十日谈的背景和当下很像——欧洲黑死病大爆发期间,三男七女为了躲避疫情,在某个地方自我隔离。当时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电视和pad,所以既不能打游戏,也没有连续剧和电影可看,于是这十个男女就举办了一个小型故事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这样,十天就有了一百个故事。
这本书的意义什么的就不说了,什么抨击了教会的虚伪和龌龊,歌颂了人的自由和情欲。
我快速浏览了一下。很多故事我觉得甚是无聊,有不少故事甚至我认为不能称之为故事,而仅仅是一盆倒给教会的污水。但是,架不住人家成书早,而且在文艺复兴的关键时刻,思想性上,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第一天的第四个故事。
一个修道院里有一个小修士,血气方刚。无论是斋戒还是祷告,都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欲。于是他就出去溜达溜达——可能四处走走可以驱散自己多余的荷尔蒙吧——然而,无巧不巧,在田边,他遇到了一个小姑娘。这位小姑娘正在田边采花,看上去似乎也有点饥渴——小姑娘有点饥渴,这小修士怎么看出来的,我也不知道,作者也没说,想来就跟东京热电影一样,饥渴是不需要理由的。
饥渴的小修士看到了饥渴的小姑娘,就上去搭讪,撩骚。两个饥渴的灵魂相撞,当然就如同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白蛇传。但是中国人显然就比较装逼一点,是绝对不能说两根干柴想擦出烈火的,而是一定要把两个人包装得冰清玉洁——只是为了报答前世恩德,才去勾搭对方,真的是太清纯了!像一朵,额不对,两朵白莲花一样清纯。
但是这位小修士显然就没有这么清纯——他甚至没有把这件事包装成爱情。小修士把小姑娘勾引到修道院里,并勾搭到自己床上,然后两个人就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事情到这一步还算正常,然而后半段剧情就让人怀疑编剧是来自当代日本了——小修士和小姑娘正在爱如潮水的时候,修道院院长正好午睡醒来,路过作案现场。他居然躲在门口偷听了起来。
这位院长也算是人中龙凤了。
更加人中龙凤的是这位小修士。他在巫山云雨之际,竟然也发觉了门外有人偷听,并且从门缝里看到,偷听的是院长——我们的男主角心中虽然惊慌,因为他的行为会面临严厉惩罚,但是表面上,他却非常淡定,并想到了一条妙计。他稳住小姑娘,假意说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确定不是出去做头发吗?——而出去以后,便把房门锁上,找到院长并把钥匙交给他,同时若无其事地说自己要去砍柴。
院长拿到钥匙之后,也不是个善茬。他竟然在思考究竟应该怎么处理这个事——立刻公之于众呢?还是冷处理。最后他选择了冷处理——先问问小姑娘的底细——说不定小姑娘是什么权贵之家的太太或者小姐。公之于众的话,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结果,院长进了房间之后,立刻变成了一只禽兽。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夏姬和申公巫臣的故事。关于夏姬的故事这里不展开,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自行百度,相信不会令你失望。
变成了禽兽的院长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那个小姑娘也变成了禽兽就不可理解了——我们可以发现,这剧情其实相当不合理,但是无奈人家作者说啥就是啥了。
我们的院长心满意足,酒足饭饱之后,自然也没办法跟小修士讲道德,讲清规戒律了——更不用说惩罚他了。
故事到处就结束了。跟东京不热一样,并不是很跌宕起伏。但是这已经是第一天的十则故事里最有剧情的一条了——其他九则基本可以忽略不看。
最后,我们总得提点读后感——第一,情欲是人人都有的,这是大家都能看出来的。
第二,作者想要抨击修道院的道貌岸然。
第三,我个人的一点小想法,这点小想法可能很跳跃,但是我不打算在这里去费很多篇幅证明。不过我想直接说一下结论。
人只有一条是最根本的,那就是趋利避害。这是符合人性或者说符合客观规律的。这是底层逻辑。
其后,人因为趋利避害,会延伸出生存和繁衍的需求。这两点可以称之为道生一,一生二的那两个二。
马斯洛所谓的五层或者之后的六层,某种意义上,后面几层的本质和繁衍有很大联系。一个最简单的明证,对男孩子来说,所谓尊严,所谓自我实现,这些,其实跟面子有很大关系。而面子的本质很可能关乎性吸引力。
所以,男人很容易在女人,尤其是美女,尤其是自己喜欢的美女面前好面子。这一点我相信男人都有体会。
少年时候的很多打架的根源,就是因为女人的存在。而且,有女人在的时候,男人的尊严感更强,也更容易表现得能力强大,责任感重。
甚至可以说,很多男人努力拼搏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女人面前证明自己很棒,是个英雄。
这是第三层。
再往后,才是各种道德,法律,制度,规范。这是第四层。
屈从于这一层的人。显得很怂,很弱小,很像王小波说的,被锤了的牛。
但是我们岂非人人都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