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传》读后感
一周的时间前半段精读,后半段由于时间仓促略读完剩下的章节。这本书的确比较客观地展示了乔布斯的人物形象以及工作状态,而这两者深深地都吸引了我。
常规的读后感就免了,这里我想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去思考乔布斯以及他的成就。
读完整本书,留下的感觉是,伟大的产品终究是无数极为精细的细节组成的。若从构思一个产品的流程来品味乔布斯,其实是非常有趣而且可以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和启发。
一、发现需求。
乔布斯在这一方面有着过人的敏锐。从Macintosh开始,乔布斯就在熟知当时个人计算机市场的行情的基础上,去探求用户未来的需求。举个例子,当时的计算机只支持文本显示,而乔布斯在参观了施乐公司的一项计算机图形界面的技术后,难以压抑心中的兴奋,因为他看见了个人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事实是当用户们在Macintosh的发布会上首次看见多彩惊艳的界面时,全场的人都惊讶地站立起来,疯狂地鼓掌。到如今,多彩的界面也的确成为了我们接触的常态。这类例子还有比如在诺基亚时代人们从来没想过手机可以没有物理键盘,而iPhone颠覆了这一切,改变了世人对输入方式的认识,只因为乔布斯认为“手指是上帝给的最棒的工具”。很多人认为乔布斯是创造需求的大师,所以自己也尝试着去学,却没看见他深谙用户心理与该领域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踏实地从基础做起,从解决用户现存的需求做起,一步步达到创造需求的境界吧。
二、设计产品。
乔布斯在产品的外观与功能的吹毛求疵可是有着不可理喻的执着。他信奉极简主义与细致入微设计的信念。他又强烈地认为所有的简便是基于让用户用起来简便,胡乱删减可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不便,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产品又美观又好用。当市面上的音乐播放器功能太过复杂与难用的时候,乔布斯为了让iPod真正易于操作,采用了限制播放器本身的功能而将除了播放的功能全部放在了计算机里的iTunes,这样让用户在使用iPod的时候感受到简单而舒服的操作;
同时,他对细节的要求也是到了极致。他父亲教会他,即使人们看不到衣柜的背面的木板,你也要把它做的一样的漂亮。乔布斯也完美地诠释着这种理念:1、每台苹果的机器内部的电路板都精心排版,每台生产设备都刷上好看的颜色。2、乔布斯喜欢向人们讲述,他所作的每件漂亮的事都有过返工的时候。只要他觉得不够完美,就会重来。
我觉得这一部分带给我的冲击就是,所谓的简化不是单纯地删除,而是要找出更加优化的方案去实现相同的功能。这里就要求产品经理对一个产品的多角度、且深入地思考。还有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想清楚,而且是必须要的,可有可无的东西就要删掉。
三、完善用户体验
乔布斯始终对用户体验非常重视。从产品的外形、颜色是否美观与有趣,到用户会经历的每一个过程他都会亲自把关。如iPod原型时,他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简化”,他会浏览用户界面的每一个页面,并且会做严格的测试:如果要找某一首歌或者使用某项功能,按键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而且按键的过程要自然。如果他觉得导航不够清楚,或者需要按键三次以上,他就会非常生气;又如在做在设计苹果零售店的时候,乔布斯从用户进店的一刻到完成购买这个过程进行了细致地设计,确保他能对整个过程端对端的把控,来营造优质的体验。
以上便是我从产品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乔布斯,他真的是一位伟大的产品经理,对产品有着无限的热情与超常的审美。他的故事也激励了我,哪个产品经理不想做出一个伟大的产品呢?先培养通过学习扩大视野以及对细节的重视的习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时刻以他为标杆,做好每一件有关产品的事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