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我们的一生通常都会拥有两个家庭,一个是原生家庭,也就是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另一个是新生家庭,是结婚之后离开原生家庭,由夫妻双方组建的新家庭。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而同时也蕴藏着甜蜜之爱的地方。”
家是一个既有具象表征也有抽象意义的概念,家不仅表现为那个从我们有记忆开始就存在的老房子,那张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饭桌,那条一起闲逛的老街巷,还有许多揉碎在时光里的点滴回忆和血浓于水、那无法割舍的亲情。
今天要谈的这部独立电影《八仙桌》聚焦生活在杭州城乡结合部的一个七口之家的大家庭,当平静的生活迎来一波又一波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困境,家庭中的每个人能否守住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能否保持对亲情的初心与执着,当问题已经到来,是选择逃避、转移、欺骗,还是共同去面对、化解、改变,这部平淡如水、却也见微知著的电影给出了一个有些真实也有些戏剧化的答案。
谈起这部电影就不得不从八仙桌说起。
1
八仙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具,其是指四边长度相等,每边能坐两个人的大方桌。八个人围桌而坐,好似八仙齐聚,故而成为“八仙桌”。
环卫工人刘春娥工作的时候打扫清洁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休息的时候还要操持着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起居。
影片开头仅用了不到6分钟的时间就交代了这一个大家庭的家庭成员关系和生活环境状况。
刘春娥和退休教师来浅予有三个儿女,大儿子来念仁算是事业有成的人,他和妻子何小芳育有一子来承华,而小芳也已经怀上了二胎。来家二女儿来念娇已经结婚,并已经把户口迁走了。小女儿来念喜刚刚踏入职场,总被父母安排相亲。
一家人平静的生活被突然到来的拆迁通知所拆散,二女儿把户口迁了回来,想要分一份拆迁款。
作为一家之主的来浅予把钱分成了三份,而此时刘春娥也在儿子支支吾吾的说辞中领会了他们一家想要搬出去单过的想法。
除了感叹一句“老了,讨人嫌了”,刘春娥并没有什么体现在表情和肢体上的情绪。
因为回迁房还在建设中,两位老人只能搬进安置房暂住。
搬家的时候,除了来浅予亲手制作的木版画之外,那张陪伴了这个大家几十载的八仙桌也被搬进了狭小的客厅。只是,这次桌子的一边靠在了墙上,而坐在桌前的人也只剩下两位老人了。
儿女总是以忙为说辞,很少回家吃饭。只有二女儿经常回来,可字里行间都是在讨好他的父亲,目的只是为了向他要钱。
儿子念仁虽然事业蒸蒸日上,也开上了豪车,但却背着怀孕的妻子搞婚外情,小三还怀了他的孩子。这件事被二女儿知道了,急需用钱的她在父亲那里要不到钱了以后就跟哥哥来要。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当二女儿的丈夫带着离婚协议书找到岳父岳母时,二老才得知原来二女儿一直都在吸食毒品,而且整天夜不归宿,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急火攻心的老来突发心脏病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与此同时二女儿去哥哥家要钱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让嫂子小芳知道了哥哥有外遇的事情。
小芳早产也被送往了医院,念仁和念喜也先后赶来医院。没想到在上次分家之后,一家人又一次团圆的地方竟然是在医院。
虽然老来暂时脱离了危险,却被医院告知不能再受刺激了,而来仁也东窗事发,净身出户,被赶出了家门。
无处可去的来仁只能回家,春娥本打算瞒着丈夫不告诉儿子的事,可不想却被他知道了儿子的丑陋行径。
再次受到刺激的老来没能挺过鬼门关。在处理父亲丧事的时候,来仁意外发现了八仙桌下藏着的一幅木版画,上面画着他的身世真相。原来他是两个老人在桥下捡来的孩子。
影片最后,大年三十的晚上,春娥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门外二女儿念娇望向母亲,然后转身离开。字幕交代了念仁决定痛改前非,并继续赡养养母。念娇戒毒成功,回归了家庭。来喜工作稳定,也经常回家看望母亲。两年后,新房建好,八仙桌有了新的住所,刘春娥也实现了一家团圆的心愿。
2
这部影片虽然讲的是一家七口人在老房子拆迁之后各自的生活变化和情感变化,但影片却是以刘春娥的视角来呈现剧情故事的起承转合的。
在家她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妻子和母亲,忙里忙外,关心每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可她还是没有什么话语权,家里的大事都是丈夫来老师拍板,儿女们也时长对她的唠叨有些不耐烦。
在教育孙子的问题上,她虽然与儿媳妇意见相左,但也没有表现出独断专行的一面,没有以长辈的身份自居和进行情感绑架。
可这样一个女性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常被忽视的家庭成员的形象。她总是在收敛着自己的情绪,隐忍着付出,默默地关注,不求从而女那里得到什么回报,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团圆。
除了描绘一家人的生活场景,影片还反复出现了刘春娥把包子带给一个流浪儿童的情节。这个孩子每次出现都是躺在大桥下面,一个小小的身躯蜷缩在编织袋铺成的地铺和一张薄而破旧的被子之间。
刘春娥每次都把包子放进小孩的被窝里,然后给他盖好被子,孩子从未有过任何反应。这种沉默也许只是流浪的孩子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但他心里一定会渐渐亮起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之光。
这种光亮渐渐汇聚,温暖心房,直到最后,他选择跟着刘春娥离开。刘春娥也很自然地牵着孩子的手,也许她想起了当年捡到儿子念仁时的情景。
影片落幕之后的字幕交代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大儿子浪子回头,二女儿戒毒成功,小女儿事业稳定,一家人搬进新家,共话天伦之乐。
可问题是这些字幕总给人一种十分突兀的感觉,在没任何故事情节支撑的前提下,再详细的字幕也是缺乏可信度和真实感的。
再者,作为一部要在国际范围内参赛的独立电影,影片的字幕一直都是中英文双语的,唯独落幕后的这些字幕没有英文翻译,这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些字幕是否是仅针对国内电影语境要求而单独添加的,毕竟家和万事兴的中国式大团圆结局才是最正确最必要的选择。
3
这部电影存在着人物对白过于生硬,演员之间缺少默契和真情实感,矛盾设计太过刻意,情感推进比较平淡等显著问题。
这些问题让影片缺少了大银幕电影应有的电影质感和逻辑自洽的情感变化。
不过影片中某些段落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多次展现了刘春娥清早出门蹬着三轮车去自己片区进行环卫工作的情节,她早上出门的时候一切如常,可下午回来的时候路边墙上鲜红的“拆”字让她回头注视了许久。
然后她依旧是用一副平静的面孔回到家中。
生活的变故也许就是发生在一天之内,一瞬之间,一字之差,就可能改变整个人生和家庭的走向。
全片最令人紧张不安的片段是医院中三台手术同时进行的段落,早产做手术的小芳、紧急抢救中的老来还有正在做人流手术的第三者,镜头在三个人的近景画面中切换,三台手术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目的。一个是为了新生命的顺利诞生,一个是为了拯救垂危的生命,一个则是向生活妥协而选择了放弃新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此刻有了不同的诠释,可无论哪种选择,都只是个体意志的体现,其传达出来的是各种价值观念思考与反思的碰撞,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认知上找到一个答案并收获更多支持这个答案的思考结论。
回到最初有关家的探讨,无论是一直保留下来的八仙桌,还是那张始终挂在家里的全家福,这些从老房子里保留下来,并一直传承下去的物件既是具象的家的指征,也是形象上每个人对家的永恒记忆和情感诉求。
家的概念和内在的情感连接不会因为房子的拆迁,亲人的离世,距离上的疏远,新家庭和新生命的诞生等变故而发生改变,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刻在血脉里传承不息的家文化和亲情力量。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