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这部经典的影片,无关钢琴音乐,我想聊一聊关于这艘船,它承载的意义,它对于1900又意味着什么,明白了这些,也就知道了那个议论的焦点——1900为何拒绝下船。
一.生存与归属
1900年的一个下午,弗吉尼亚号的一个锅炉工丹尼偶然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一名弃婴,在与工友交流之后,丹尼决定要把这个孩子留下来,并将其取名为1900(意思为新世纪的第一个月)。1900就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成长,他有一所大房子:弗吉尼亚号;他有温馨的家庭与家人:丹尼与全体船员;他还拥有先进的教育环境:来往人员各自对世界的认知。
在1900曾经住过的舱室里,他与船长、乐手以及丹尼的合照贴满了墙壁,他还在其中一张照片用笔触记下了那个象征幸福的词汇——Family
1900看似是孤独的一个人,但却从不缺少任何东西,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大船与1900可以看做是命运的统一体。这艘大船横穿大西洋,无数的各式各样的人通过这艘船通往新世界——美国。对当时的人们而言,船上大批大批的欧洲人都是失意的可怜人,他们带着失望和心碎离开欧洲大陆,带着全新的希望大叫:American!American!
同样的,船上也有许多名人,镜头扫过墙上挂着的照片,爱因斯坦也画框中,许多欧洲的名人也都在其中,这些伟大的欧洲的名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居于此,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带着辉煌的欧洲文明奔向了新大陆——美国。
当自由女神像映入人们眼帘时,船舱里的乘客瞬间就如鸟兽散,只留下一个孤单的钢琴师坐在原地,1900淡然的停下弹奏的双手,此刻,他与这艘大船是一样的,作为一个被遗弃者。
这是这艘船对于1900的意义,包含生命,故乡,归属,家庭以及共生体等多种复杂的情感与羁绊。
1900说,他不会让他的音乐离开他,如同他的生命归属于大海和弗吉尼亚号一样,永远不会离去,所以他毁了那张唱片,所以他选择与弗吉尼亚号一同毁灭。
二.天选之人
天才这样的称呼已经太过熟悉了,在我看来1900应该是被上帝选中的人,不仅在于他对于钢琴与生俱来的天赋,还在于他从未离开过大船,从未离开过大海,未经历过世俗功利的洗礼,始终清澈无比。
那场经典的“斗琴”足以展现出1900的惊艳之处,同样又是对于世俗生活表现的一种不屑。
1900始终是儒雅随和的,即便面对傲慢无礼的莫顿他也毫不在乎,反而依旧礼貌的让出坐位,满怀期待的欣赏莫顿的演出,把自己归为普通的观众。
起初在妓院发家的莫顿太懂得如何抚慰人心,一首钢琴曲下来,赢得满堂喝彩,他用那只没有燃完的烟向1900乃至众人展现着,他才是爵士音乐的第一人,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功利世俗的味道,而1900则正好与之相反,他并未意识到“斗琴”的意义,稍作思考,只是弹了一首欢快的《平安夜》。
莫顿对此很是不满,于是他完成了一场更为令人惊叹的演奏,不只是乘客,连1900都为此动容,甚至都激动的为对手下注。
这一次,1900选择将莫顿刚刚演奏的曲子再表演一遍,可是观众们并不买账,发出阵阵的嘘声,在1900看来,优美的音乐应该获得尊重,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莫顿的致敬。
在最后一次比较中吗,莫顿对1900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将自己毕生的高超琴艺和盘托出,只是在音乐当中不再饱含情感,有的只是单纯的功利上的愤怒,这时的曲子已经变成了一种工具,一种炫技的载体。
钢琴对于1900来说是有着重于生命的意义,莫顿的这一举动显然让1900感到了愤怒,他不会允许钢琴会被这样“玷污”。
一曲“四手联弹”,一支靠琴弦温度点燃的香烟,惊艳四座,胜负已分。
目送莫顿离开之时,1900淡淡的骂了一句“Fuck jazz too”,而在电影开头,导演就吐槽了爵士乐: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演奏什么,那就是爵士乐。
这是一种赤裸的讽刺,在20世纪,爵士乐正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欧洲人只有白人,而黑人则是当时美国所特有的人种,莫顿则代表了的是新时代的美国文化,联想到导演是意大利人,不难知道1900则是欧洲没落文化的代表。借助1900这一人物,导演也编导出对于旧时代欧洲文明的留恋,即便有了新的大陆和希望,但还是愿意留在这艘破旧不堪的船上,是对于一种乡愁情感的诠释。
1900对于钢琴的情感有点类似于海贼王中香吉士对于食物的情感。香吉士在海上餐厅,不在乎钱财或其他因素,只是因为他是厨师,对食物尊重,对顾客尊重,全部情感都赋予食物当中,食物对于他来说是倾诉情感的出口,是表达情绪的渠道。同样的1900也是如此,没有把钢琴音乐当做工具,因为想弹了,因为想表达了,曲子和旋律自然就出来了,更像是一种语言,固定的琴键就是那么多,可想要表达的东西确是千变万化。
三.人生抉择
1900曾经有两次机会下船,第一次,他站在船梯上,望向未知的陆地,有了片刻的挣扎与思考;第二次是与麦克坐在一起,而这时,他的选择是那么的坚定与自在。
1900坦言过自己不下船的原因,他陆地比作钢琴,那些陆地中的城市什么都不缺,但就是没有尽头,它不像钢琴一样,能在有限的琴键上创造无限的可能,这才是他喜欢并愿意做的。
陆地这个大船是上帝的钢琴,是未知的,他无法掌控。这样的解释并不是他在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而恰恰是在为自己的勇敢做证明。
看看我们自己吧,身处这个世界,早已迷失了自我,靠着陆地社会的快速运转,时刻调整自己为之适应,而身处大海的1900在船上则无需依靠改变适应船上的世界,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1900决定不下船,勇敢的保卫自己内心的这片净土。
我们自己本身,本来都应该活成1900,成为最独特的那个,但都在陆地中为了适应社会的运作,磨平了棱角,渐渐的带着些许的目的性去前进,活成的莫顿的样子。
四.挚友
在1900的心中,麦克斯是最为特别的那个,因为他始终对自己保持着一种尊重与理解,从开始到结束。
1900向麦克斯吐露了他想下船的想法后,两人相视而谈,麦克斯向1900描绘着未来美好的蓝图。
“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周末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和一瓶酒,你说太客气了。然后你带领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就像一艘船......”两人相谈甚欢,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如《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对瑞德描绘的自由那样,让两人对未来充满向往。此时的两人沉浸在这“幻想乡”中,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最后时刻,1900与麦克斯的诀别时,麦克斯一改常态,选择作为一名倾听者,从始至终凝视着对方,即便眼泪在眼眶打转,在得知了1900的想法后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最后一个拥抱作为了结,原来成全才是这个世上最难的选择,同样也是最具有力量的爱。
倘若麦克斯在最后时刻真的将1900带下船,那1900将不再是那个真挚的1900,这样的做法将是毁了他,那时的1900将与莫顿毫无区别,可能做为上帝的一个音符存在,而不是作为一双创造音乐的手而存在。
随着一声爆炸,1900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入海底,他似乎没有来过这世上,但又似乎永远归属于大海,从未离开过,你走进海边,或许还能听到他弹奏的优美旋律,至少麦克斯是这样认为的吧。
无论的生命,故乡,还是对于钢琴的理解,又或是对于人生,家庭还有挚友都是这艘大船所给予的,这是1900存在的理由,是他固守的阵地,更是他心灵的归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