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我的写作故事
【金句】一篇文章,是戳破认知壁垒的精致小孔
写一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像在一面墙上戳了一个小孔,通过这个灵巧的小孔,可以让别人探索到另一个新的整片的世界。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看,这个小孔一定得是漂亮的,让人好奇的,也一定得指向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
这个地方也是我的一部分,我把它分享出来,用文章的形式。
这么比喻太抽象了……
具体写写我的感受和经验:
1. 一边写一边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最初写作的方法,是写自己知道的、有积累的,以及擅长的内容。这样有时候会绞尽脑汁的去搜刮自己的库存,对于记忆不是很详细的信息,写起来容易比较干。
现在我的写作思路已经完全变了。我会去找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或是自己有疑问的,没有解决的,没有梳理过的困惑。
把他们当成选题来写,把写作当成一种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
针对这些疑问收集观点、案例,然后自己消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写一篇文章,这样我的成就感是双倍的。
好像写作这件事对我又进行一轮加持,增加了一层价值。
2. 内容和框架的磨合
一篇文章的篇幅有限,文章的目的最好控制在一个很精准的点。习惯自由写作以后很容易忘记这个宗旨。
在表达一个内容的时候有一个内在逻辑,例如:什么情况——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不同的主题,在这3层上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有的文章主要写情况和解决方法,有的会侧重写情况和原因……
我发现自己硬套这3点的话,逻辑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内容会有点堆砌,甚至是生硬的。这个时候我重新感觉一下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和内容重新做连接,用心写,出来的文字会不一样。
内容和框架需要再磨合一下。
3. 观点上要断舍离
围绕一个主题的观点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论体系会有不同层面的阐述。
提炼观点不需要全面,只需要戳中本质的一个小点就可以了。精准阐述。
因为围绕一个主题,可以写很多篇文章。
我一开始会习惯性的想要全面的讲,这时突然发现以前写东西很容易5000字以上...后来发现写文章这样弄完全不现实,最后不停的做减法,但还是容易超字数。
需要做精炼和断舍离。就是开篇提到的,一篇文章只戳一个小孔。
4. 灵感要随时记录
开始写文章之后,只要选题确定了,随时都在记。看到相关的,好的内容都在写。
有的灵光一现的东西,可能一晃神就想不起来了。特别是头脑风暴的时候。记录的东西就算这次没有用,以后也可以拿出来看。
随时记录的方法真的蛮好。
5.坚信自己文章内容的价值
完成写作前期的工作后(了解读者、选题、立意、观点、素材、结构),开始写初稿。
写初稿的时候,不要想读者了,而是专心阐述,并且通过观点的精炼过程,坚信这其中内容的价值。
只要对内容的价值有信心,出发点放在【分享】上,放开写就好。通过前面的准备,写初稿是一个自我放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