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 适度犹豫和过度犹豫
最近犹豫两件事,周末一并作了决定,感觉顿时轻松了起来。
一件事是女儿要不要去大理上夏令营,另一件事是高中同学儿子高考中榜要不要送礼,若送,送多少合适。
犹豫是因为内在的价值评估体系本能地运作起来。
女儿去大理12天,是笔不小的费用,我的犹豫是:这笔钱还有更需要的用处,若不去夏令营,可以省下这笔钱。犹豫之余,我仔细思考了上夏令营这件事,我之所以想让她去大理参加夏令营,基于以下几个目的:暑假有放心的人带着、增长见识、结识新朋友、避免在家无人管玩电子产品;诉求是:安全、开心、放心。
夏令营组织者是儿子去年补课的英文老师夫妇,澳洲昆士兰大学教育专业背景,懂教育懂孩子又对孩子特别友善,夏令营安排的活动丰富,以玩乐为主。加上大理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暑假旅游受欢迎的城市之一,我自己也想去那里呆上几天。于是判断行程大概率会满足我的目标和诉求。
当我把目标和诉求整出来后,又评估了下自己的经济能力,立刻给她缴了去大理的费用。
另一件关于送礼之事,因同学主要在老家县城的各个行政岗位上,而我已经广州安家,平时很少与他们交往,交往也仅限于同学群里沟通。他们的孩子今年都考上目标大家,准备摆酒请同学们庆祝。
我自然是不回去参加酒席的,但碍于同学情面,想着给个红包意思一下。给少吧拿不出手,多给吧,又觉得关系还没深到这种程度。于是在给不给红包这件事情上犹豫了好几天。
我又整理了一下做这件事情的目标和诉求,目标是:维护同学感情,维护感情的目的是我家弟弟妹妹仍在老家,若他们今后万一碰上事情,我还可以有理由请同学帮帮忙。所以诉求就是:送礼不超过自己预期。于是我没有咨询任何人,送出了一个我自己适合的红包。
两件事情犹豫都源于投入的金钱是不是值得。而值不值在于自己如何看待金钱,如何看待金钱所产生的价值回报。这对金钱的看法也是自己内在根深蒂固的信念模式之所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缺钱"一直伴随着我,直到参加工作自己开始赚钱为止。大学三年,每到开学前,都看到老爸为没筹够学费而愁眉不展,也经常看到他与老妈窃窃私语,商量着还可以去谁家再借点。每每这个时候,我的愧疚感由然而生,感觉自己上大学是拖累了父母,因此心理负担很重,也暗暗发誓要把上大学的学费悉数全部还给父母。大学毕业后几年,我确实赚够了这笔钱,但缺钱带来的那些不好的体验却一直挥之不去,以至于生活中总害怕自己缺钱,对花钱也有很多顾虑。
这次的犹豫又让我觉察自己对金钱的态度:想赚钱又怕花钱,害怕缺钱,想存钱又存不住钱。
犹豫之际,觉得是时候破除这种过往的行为模式,厘清花钱想达到的目的后,也看下预算是否在接受范围内,目标清晰后终于毫不犹豫地把两件事的钱都交出去了。
犹豫会有适度犹豫和过度犹豫,适度的犹豫让人理智和清醒,而过度的犹豫既浪费了人的时间成本,也耗费了人的脑力和心力,降低事情的效率,是对生命的浪费。
人的一生很短暂,还有太多更好玩更有意义的事情没做,想清楚了,把过度犹豫的时间减少一点,把眼前的事的时间投入多一点,做深一点,人生也许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