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第三章, 标题叫“双城的忧伤”。
几个十来岁的孩子,纷纷以结束生命来诠释自己心中的世界,那个大家就算知道了大概也想不明白的世界。
我看着从作者笔下流出来的那些孩子的故事,有点陌生,有点感慨。为了表达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里无法大声喊出来的心声,一个个走上轻生的荆棘路,这到底是凄美绚烂的年少纯真,还是令人惋惜的愚昧无知,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然后我模模糊糊想起了十几岁的时候,身边其实也有类似的故事的,情节没这么激进,但是也充斥着十几岁的孩子为了心中执念做出各种令人咋舌的事情:身体上的刺字,窗前楼下的哭诉,可怕的轻生的念头。。。好像就是书中景象的重现。
十几岁的时候,在某些孩子的心中,难道生命真的可以被那般对待? 在必要的时候,作为终极手段来表达自己无言的怒吼和反抗?
我真的不是很明白,十几岁的时候不明白,现在成了一个走过二十几年光阴的成年人,还是不明白。我总是觉得,生命不应该被视为绝对私有,绝对自由的,更不能拿来作为对抗世界的献祭。在生命的肩上,承载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有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该有的期望和目标,这些都提醒着我们要敬畏我们的生命,至少在我看来,是不能被这么肆意破坏的。
到底是什么在驱使着这些孩子在肆意处置自己的生命?是纯真?是愚昧?
作者说最大的迷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我觉得倒不如说是那些影响着每个人的各种各样对待生命的选择,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有了现在对待生命的态度,难道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