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是Alan Rickman的遗作,目前口碑不错。
然而很多地方都只有少数院线放映,有一些国家甚至给了R的分级。
其实除去极少数暴力镜头,影片可以说是老少皆宜。
本片讲述一次针对自杀袭击恐怖分子的军事行动中,
军方和政府为是否采取可能殃及一个无辜小女孩的飞弹打击而产生的分歧。
这对应着一个经典道德悖论“有轨电车问题”:
你是否会把即将撞死五个人的电车转向只会撞死一个人的轨道上。
在一个简单化的有轨电车模型下,
大多数人会选择最大利益,牺牲一人拯救五人。
但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却是:
当问题被具体化地放在一个真实场景中,
做出理性的选择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在影片前半部分,
公务运作上的繁琐程序、取悦宣传战争的政治正确看起来非常冗余繁琐,
给军方行动带来了太多麻烦。
但到影片后半,
细想之下其实人性关怀正是在这些冗余程序的庇护下才赢得了片刻喘息。
正是决策者对舆论的忌惮,
才让少数人的生命在多数人利益面前没有直接被视为草芥。
这部影片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细节把人物表现得非常立体,
每个人物既是不同理念的象征,又都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
除了直接描述“战场”上每个人的紧张表现,
导演更着力刻画他们平常的生活状态。
美军两个无人机驾驶员进入指挥舱之前也是轻松地聊着生活话题。
在面对生死的时候,几个小角色更是展现出了伟大的人性光辉:
死里逃生的肯尼亚当地探员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任务可能没有完成,
托人去继续拯救小女孩。
就连本来影片前半部分已经坐稳反派的恐怖组织士兵,
在片刻犹豫后也居然放下机枪决定送小女孩去医院。
也许决策层可以最终抛出解决一切道德悖论的万能方针,
但具体执行它们的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就拿那个肯尼亚探员来说,
在所有参与任务的军事人员里他根本没有权力参与讨论悖论的是非,
但他会尽自己所能行善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拼死拯救生命。
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让即使知道理性选择最优的我们也并没有义无反顾地选择它。
也许这才是对道德悖论最理想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