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曲
南北朝 · 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台城
唐 ·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创作背景
公元883年(中和三年),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
石头城
唐 ·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创作背景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乌衣巷
唐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登金陵凤凰台
唐 ·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说法不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金陵酒肆留别
唐 ·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大约逗留了大半年时间。开元十四年春,诗人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作此诗留别。
书湖阴先生壁
宋 ·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江南春
唐 ·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桃叶歌
魏晋 · 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创作背景
据传说,王献之有叫做“桃叶”的小妾。当她往返秦淮时,王献之很挂念,经常在渡口迎接桃叶,并写了《桃叶歌》三首。就流传很广。
西塞山怀古
唐 ·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忆江南·江南好
唐 ·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长干行 · 其一
唐 ·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