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了,总觉得要说点什么,总结些什么才对劲。
1、
永远难忘写作带给我的附利,那一次大型的网友线下见面会。
广州那晚的年会,我们穿着平日里不会穿的修身小黑裙,踩着晃悠悠的高跟鞋,带着明晃晃的夸张耳饰,在全球最大的酒店用餐。当然,我指的收获并非在是多高档的地方吃多贵的饭。
年轻的九零后们虽都来自大城市,但毕业不久,还在创业阶段,我则是住在村里的土圆肥,所以在场的除了卢璐姐,其他人都很少接触这类环境。
在这种高大上的氛围里,大家多少都有点拘谨,我们刀叉用得并不熟练,乒乒乓乓,加上西餐全是冷食,气氛一直没有热络起来,有好多个瞬间的相对无言。旁边桌的三五个孩子过生日,我们在四季酒店吃出了麦当劳的感觉,说话不用喊的听不见。
想想一人五百块的标准,说实话,我真心替老板觉得肉疼。
但是当时卢璐姐的一句话,始终在我心里来回飘荡,回家七八天后还时常会想起来,一顿饭总算是值了回票价。
她说:“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你会发现人生不是金字塔,而是一个个的倒三角。当你达到一定高度,你会发现自己又站在了起点,前面是一片更广阔的新世界。这个世界永远有你探索不完的新鲜。”
我不能同意更多,最近几年,我的日子虽然平淡,但也不断有这样类似的感受。不断向上攀爬,以为已经到了顶端,却其实顶端是另一条更宽的路的开始。从起点到终点,又从另一个起点奔向里一个终点。
就写作这件事来说,刚开始从未想过要依靠这个谋生。一路走来,太多的意外,太多的误打误撞。
2、
初来简书时,因各种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心情无比抑郁,简书于我就是一个日记本。我并不知道,这个日记本中还住着那么多跟我相似的人。
那时候一个点赞一条留言,或者被哪个专题收录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我从没想过,这跟赚钱有什么联系。那时,我的起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只希望写下来有人看,希望通过书写让自己的心情好那么一点点。
很多时候,人是被推着向前的,却并不自知。
还记得一年以前,那时候我的目标是能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一个晚上,有一篇改编的小文忽然阅读量过万,当时我正跟李先生还有哥哥在外吃饭。一顿饭让我吃得尖叫连连,我第一次体验到,有99+红点等着你的那种激动兴奋,一篇文章涨粉200 的那种满足和喜悦。于是起点变成了收获更多的喜欢,早点签约。
但是也的确就像过来人们说的那样,过早的爆文对于新人来讲,未必是件好事。因为从此,写作就有了期待,那种随心流淌的一气呵成越来越少。因为我总想重温文章爆掉的美好感受,总想着,这样写会不会迎合到读者。
而写作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越是刻意越是难出佳作,从此好一阵子的孤寂平淡、落差明显。但是我一直在写,管它写得好还是差,就是不断地相要写。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那么多写作的人,偏偏我就碰到了赏识自己的编辑,于是起点再一次变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维持生活,找到失散已久的价值感,稿费成了我的起点。
随着每个月收入的增加,我想要写更多能变现的文字。但是那些文章,很多连我自己也不能打动,我常常回看,但一定不会点开那些刻意去投稿的文章,因为不用看我也知道那其中的索然无味,总是有种官方的腔调。
我很明白,在利益面前,我距离初心越来越远。写作对我来说,能保我生存很重要,想想,若没有那些稿费的激励,我也未必能走这么远。但是钱也成为我的羁绊,动笔之前,先动的一定是功利心。写这篇有没有平台收?写这个选题够不够新?考虑的越来越多的是运营,很少想到哪写到哪,不吐不快了。也很少因为思考什么而去边写边想了。
3、
在接触卢璐姐之前,我一直在投稿赚些稿费。一开始几百,后来几千,也算知足。后来,无意中接触卢璐姐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自媒体的圈外打转,一下子摸到了核心的圈子,让我又有一瞬间的晃神,以为是触到了天花板。但是平静下来,我发现,这真的又是一个起点,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我只是来到了一个新的倒三角。
满打满算两年时间里,写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收益其实不是钱,而是收获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这真的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当写作用了心,便成了一个自己不断反思的过程。会反思真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而常常反思便一定会促成自身的飞速成长。当我自己成长了,更好了,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天翻地覆。
很欣喜,很知足,在陷入了“孩子、家务、一地鸡毛”之后,还能重新拾起年少时的爱好。能随心随性,能看见更大的世界,遇到更有趣的人。
很开心自己不断在一个又一个的倒三角里不断向上,向上。
作者简介:一木钉,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专栏签约作者。专注亲子、情感写作,在文字中疗愈自己,惠及他人。个人公众号:一个木头钉子(coffee_fk)。个人微信:fk198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