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只会学习不会研究的底层知识分子,我的写作能力和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样的垃圾。
回想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布置了写日记的作业,回到家里把其他作业快速写完了,唯独日记不会写。作为平时七点左右就睡的小朋友,硬是熬到了七八点还没睡,实在写不出来,我就哇哇地哭,边哭边写,还是写不出来。无奈之下,我妈给同学妈妈打了电话,得知她们家小朋友平时有看书的习惯,我妈当天就带我去书店斥巨资办了租书卡。捧着租来的书,默默地流着泪,终于在九点多把作业写完了。
后续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租书卡被我用来租来几本漫画书就闲置了,缺乏文学细胞的我并没有因为这张租书卡走上爱好阅读的道路,写日记仍然是每天写作业时最痛苦的事情。
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在写日记这件事上有了新的思考。老师看日记的时候,主要看页数呀,如果我把原本写两行字的空间,用来写一行字,写作量不就double了吗。凭借着这个小聪明,我成功地被老师撤去了语文小组长的职务,从此语文正式成为了我的短板学科。
高考作文更是痛苦。高考作文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写记叙文对于我来说就是记流水账,我果断地选择了苦练议论文。所谓的苦练,就是确定议论文三段论基本格式,平时背诵论点和论据,等到考试的时候,把记忆中的内容拼凑到一起。凭借着这个苦办法,万幸语文作文基本还能及格。
大学期间,由于选择了文科院校的理科专业,需要写作的内容也很多,但是也可以不多。抱着逃避心理,我专心研究技术,写作似乎离我越来越远。就连毕业论文,也是专业术语偏多,结构框架很固定,需要自己真正去写的内容很少。
工作后,为提升写作能力,我尝试过不少方法:报零基础写作班,每天坚持写点东西,虽然也没咋坚持下来;月订杂志,四期杂志看了三期,看完两期;写书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买公文写作录播课,到现在也没看完一节。
简而言之,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我始终困囿于缺乏写作能力,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始终没有什么进步。
最近看了一本书《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里面讲到了论文不是学出来的,是写出来的。这本书共分为五部分:写作意识篇、师生互动篇、问题意识篇、文献使用篇与写作流程篇。五部分内容分别解决如下问题:如何坚定开始写作的决心;如何“使用”你的导师;如何选择一个应研究的问题;如何科学利用文献;如何完成从提纲到论文完成的整个流程。
虽然这本书主要面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是搞研究写文章的思路是广泛适用的。
在坚定开始写作的决心部分,作者强调了要勇敢地去写作,只学不写是不行的。学习的过程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固定的散落的知识碎片。写作的过程是知识输出的过程,是把知识进行串连后融汇贯通的过程,是思考研究的过程,写作的结果是思想的表达。
不管我们在学习什么,都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看一篇新的文章,写两页的思考;阅读一本书籍,写一篇十页左右的书评;看几篇论文,写一篇文献综述。
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如何写得更好,表达得更清晰。文章是写出来的。
这是自己千日写作计划的第六篇,写自己所悟,悟自己所需,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