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深圳来了一个朋友兼合作伙伴,我招待他晚上一起就餐,一块聊电动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聊合作的一些事情,聊得挺好。聊完后想晚上没事,他邀请我去见一个共享汽车的投资人,都一个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一块聊聊,能打开一些思路,甚至会有一些合作机会,会比较好,我一听事是好事,但不熟悉这个人,兼且吃完饭都晚上9点,到地方也得近10点,与我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同,我就推了说我有个报告要完成,这次就不去见了,下次过来有机会在一起聊聊。
我是有报告要做,但是也没有急到晚上必须做,我今晚也不会去做,可是那时我为什么就这么推辞呢?打开交往面正是我目前要做的呀。可我潜意识就是认为:1、我没有与人交流能力,我既不会看清他这个人,我也表达不好我自己,我不配去与人交往,去了还不如不去,反而影响下次沟通合作的机会(如果有下次的话)。2、与人交往于我是个麻烦事,也是一份负担,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我谁也不认识,我多清净自在呀。
这就是我小时候我爸对我与人交往活动的禁制,使我产生与人交往的罪恶感、不被认同感、自己的无能感、以及挫败感。我不会与人交往,与人交往是我的短板这是我的限制性信念。为减少对这些与人交往耻辱感受的体会,ego帮我创造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你看与人交往多麻烦,是负担,一个人多自在呀等等,我对与人交往的那份恐惧就也就不用去感受了,我也心安理得了。
可是我内心又向往与人互动,与人交往,有时这就会使我处于一种纠结状态。其实与人交往也是一件轻松自然的事情,带着耳朵听,带着全身的器官去感知,想说就说,高兴了就笑笑,不高兴可以自己静静待着,需要回应就回应。不需要设定那种与人交往互动模式,真实做自己,真诚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