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生成实现能力的提升
课堂上练就一身本领,我以为就是回音壁,学生回应,我应对。练习自己应变的能力,听音必回。
而于老师却能抓住孩子的生成,追问能力堪称登峰造极。或是让其说得更好,比如对杨的回应,让其具体描绘四季之景。抓住了回答不对的孩子。
或是说得很精彩就让听的孩子或是这个孩子再说一遍。
或是没认真听就让他再听一遍,或是想的不对就顺着孩子的答语反问孩子,或是羞答答的无语就揣摩内心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孩子的尴尬。
二、评价语要给孩子赋能、启迪,给人生以引领。
比如,当孩子说希望老师事业有成后于老师说:“事业好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我也祝你学业有成!”
我们要做孩子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在学科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
那是每一节课一句句的潜移默化,是每一节课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导,是对孩子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如何做到金句频发?大量的积累,默默地打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根基。
三、把黑板交给孩子来创作
教学的资源应该是大家共有的。所以黑板应交给孩子们来创作。不是老师一人的教学工具,是学生创意挥洒的领地。
四、思维的提升
每一个问题背后是学生的思考。为何你的学生不思考?问题要有质量,促进学生真思考,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课堂上学生最后的精彩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再到结构化,学生真的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用语,提高自己阅读的审美。
名师的魅力真是值得推敲和细品。每次回看,总能发现触动自己的地方,哪怕是一点,也会滋养自己、滋养学生、滋养整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