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潜能》二
——钱学森: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导 语
精彩而又变幻迷离的大千世界,万象纷呈:
有的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有的人神情忧郁、萎靡不振、目光冷漠,百无聊赖地维系着生命。
有的人快乐、智慧地工作、生活着,事半功倍,乐此不疲,仿佛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始终对明天充满新奇、喜悦与憧憬;有的人则在痛苦茫然地奔波着,疲于奔命地应付着,甚至期待着生命结束。
有的人一事成功,万事如意,他们在真正快乐、幸福地享受着生活;有的人位高权重、家财万贯,却在痛苦孤独中度过一生。
有的人胸怀崇高的理想与信仰,浑身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有的人如行尸走肉般活着,通体释放着令人厌恶的气息……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
“无论钱学森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位海军次长金布尔叹息着说。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奠基人,“中国原子弹、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使中国的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等的成功研制至少加快了20年!
少年时英姿勃发,胆识过人;青年时意气风发,勇敢智慧;中年时神采奕奕,乐此(事业)不疲;晚年时精神矍铄,不忘初心。
这就是钱学森,是崇高的理想与信仰造就了他的坚韧、严谨、乐观、睿智,是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成就了他对祖国的卓越贡献。
他因不忘初心而能砥砺前行,他因领悟了生命的真谛而能在奉献中乐享人生。
钱老的一生是健康、快乐、充实、富足、幸福的: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钱学森发自内心地说。
严谨,勤劳,朴素,乐观——钱学森的同事、好友对他由衷赞叹。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政协六至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经国家批准并经钱学森本人同意,其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
——党和国家给予了钱学森极高的荣誉与肯定。
钱学森去世前几年,他已不能起身。他向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一个困扰他多年、令人听了扼腕叹息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追悼会那天,党和国家两代领导人与数万名自发赶来的民众前来吊唁。
“钱老一路走好!”
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虽死犹生!
再来看看我们身边那些道德沦丧的市井无赖和“瘾君子”们。他们失去了积极的生活目标,更不用谈崇高的理想与信仰。他们随波逐流,为了一己之欲可以不顾一切。
那些市井无赖之流,本四肢健全,却为了个人利益无视道德法律,坑蒙拐骗,丧失人性,放弃做人的尊严。为了攫取钱财,他们竟敢出售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夺取他人生命的假药、假酒、有毒食品。
1998年2月春节期间,山西省文水县王某将34吨甲醇加水勾兑成散装白酒,出售给白酒批发商。在明知这些散装白酒严重超标(事发后检测,甲醇超标902倍),会致人于死地的情况下,这伙人为牟取暴利,竟挺而走险。其后果造成27人丧生,222人中毒,其中多人失明。1998年3月,6名涉事人员被判处死刑。
湖北谷城一名25岁的男子曹某,因赌博输红了眼,在向家人要钱未果的情况下,杀死母亲、砍伤姐姐。曹某被抓获后交代:他因怕吃苦受累,便整日想着不劳而获,天长日久竟染上了赌瘾,但他总是输多赢少。案发当日,输光了钱的曹某再次逼迫母亲给钱去赌场翻本,被其母严辞拒绝,与母亲同住的姐姐也帮着劝阻弟弟。她们万万没有想到,丧心病狂的曹某竟痛下杀手,挥舞着菜刀砍向生养他的母亲与从小宠爱他的姐姐……
这种人或因心怀鬼胎、内心惶惶而目光游移、神情猥琐;或因人格扭曲、心理变态而神情黯然、穷凶极恶。他们内心空虚、思想混乱、疲于奔命,他们根本无法体验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这帮被魔鬼吸走了灵魂的家伙虽生犹死。
纵观古今,每个人都渴望健康、快乐、富足、充实、幸福地度过一生,但现实状况却是:只有不到3%的人能够做到。
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人能领悟真谛,享受人生?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首先回答: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