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初三,刚好是在妹妹刚刚出生的时候吧,那时候,整个家里都沉浸在这个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之中,除了我,因为从来都是爸妈“心头肉”的我被冷落了,独自一个人备战中考的我,每天看着校园里的同学和他们的父母,他们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孤独的味道,涩涩的,酸酸的夹杂着一点委屈感觉......
后来的我上了高中,因为住校和家里的联系更少了,却和同学之间的联系更多了,每天和朋友朝夕相处的亲近,那种孤独的感觉就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喜欢和朋友们待在一块,一起为了“白日梦”奋斗的感觉,还有我们说好“一辈子是朋友的”的诺言......
再后来,我上了大学,一场考试就像一场洪水般,将我和朋友带到了不同的城市,我们待在了不同的地方,然后我们各自有了新的生活,同样也有了新的朋友。而我,面对身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举目无亲的落寞让我又一次尝到了孤独的味道,这一次仍旧是涩涩的,酸酸的,却同时夹杂着一丝恐惧。
看着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和她的新朋友参加着学校里的各种活动,每一条空间动态里都洋溢着和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而我们,却在不同的时空里,因为不同学校的专业课程安排不同,似乎在渐渐远离。当我下课时,你还在教室里做着实验;当你空闲时,我却奋战于考试,因为这些种种的不同步,我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独自面对着种种未知的挑战,我们的联系就这样越来越少,这种好像要失去你的感觉,让孤独感侵蚀了我整个心头。
然后渐渐的,开始关心朋友的一举一动,有时候连一个和别人的合照都会觉得心里委屈,难道我们的友情就这样渐渐淡去了吗?开始害怕,害怕自己的朋友从此成为别人的朋友,害怕曾经的时光终究抵不过时间的冲洗,最后只留下自己,自己一个人。
这样的恐惧仿佛一个黑洞,一点点吞噬属于自己的光芒,一点点吞噬着洒满生活的阳光,一点点地把自己挤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于是自己愈发低落,愈发觉得孤独……
有一天,我在书摊上偶然看到了一本书《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书的名字一下子便吸引了我的眼球,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在这本书里,刘同写了关于自己的很多真实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他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而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我并不是一个人,而在这个群体里也不只有我一个人会有这种无力的孤独感。
“负隅对抗,学着顺从到冷静旁观,终究我们会明白,我们都不应该是别人世界的参与者,而应该是自己世界的缔造者”。因为在乎朋友,所以紧紧抓牢回忆不放手,所以让自己活在了别人世界里,企图改变些什么,却忘记了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从熟悉到误解,从分离到释怀,而释怀似乎才是最终认识自己和理解别人的方式。”既然和朋友的离别已是必然,无法改变,那就将彼此美好的时光装进行囊里,然后大步去探索前方未知的世界。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大概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吧,可每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面对,但有些人选择逃避现实,所以一直是“输家”,让自己在“孤独”醇厚的酒香里醉生梦死,而有些人选择了面对,所以他们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然后体会到新的生活乐趣。
说起来,真的很奇怪,一个人一旦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很多事情就会渐渐变得明朗许多。当我开始尝试着适应一个人的生活的时候,我好像开始慢慢了解内心的自己,知道了自己的喜好,然后开始更加无所畏惧地,不用顾虑周围人的看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奔波于繁忙之中,在一个个活动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这过程中,也因此接触到了更多的新朋友,生活不再平淡无奇,而是像一坛浓厚醇香的酒酿,渐渐地散发出别样的芳香。
现在的我依然和朋友保持着联系,但不再是朝夕相处的联络和不肯放手的惦念,而是能保证在对方有事的第一时间打去一通电话,会分享彼此重要的事情,我们也会在节假日约着出游,然后像以前一样开心的聊天。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当我也渐渐的遗忘,当时是怎样有人陪伴......我可以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学会习惯孤独的同时,我也渐渐学会了独立。
以前一直依恋父母的我,可以开始自己和朋友假期出去旅行;可以一个人将重重的行李箱搬上七楼,然后整理好所有的东西;可以教电子产品的爸妈家里所有电器的使用;可以在爸妈为生病的妹妹着急时,替他们在医院里挂号找科室买药;可以一个人去参加重要的活动,作重要的决定,更重要的是,我渐渐理解了和接受了爸妈当初对我不经意的冷落,这便是成长吧......
“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想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若孤独是必然,那么就让我们去享受孤独,去迎接孤独带来的正面情感,低下头去听一听内心的声音,希望可以看到我们的嘴角微微上扬,然后说:“祝我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