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关于《生命的重量》的文章,有写到“用时间度量生命,便有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用价值度量生命,便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用重量去度量生命,便有了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的无奈。” 每天都有人离开这个世界,离开爱他/她的亲人,但是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来说,感受不到生命的重量。
昨天,我妻子的大姨父由于肺癌晚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开车去医院见了他最后一面。当我见到他的时候,我哽咽了,头发由于化疗掉光了,脸瘦得只有骨头支撑着,眼睛也不像普通人一样明亮,好像眼珠被一层纱遮罩着。病床两边站满了前来探望的亲戚,整个病房笼罩着压抑的气息。我们因为堵车的缘故,来得最晚,大姨夫一听说我们到了,就吃力的露出了笑容,说他一直在等我们,还说终于到齐了。此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很痛。我的妻子已经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们走近他,他枯萎的手掌吃力的抬起,一只手拉着我妻子,一只手拉着我,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问我们:“孩子还好吧?”我忍住悲痛,用低沉的声音告诉他孩子的情况,让他放心。在得知孩子一切都好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只要孩子好就好,我也就安心了。”后面虽然又有几个亲戚靠近病床探望他,但是他却始终紧紧的握着我的手,舍不得放开。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感受,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与不舍,真的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可是他已经没有时间了。这一刻,我感觉到了生命的重量。
有的人成天碌碌无为:玩游戏,打牌,闲逛,看脑残剧打发时间,将一天过成一天。而有些人则很充实:定计划,每天要看多少书,做多少重要的事,写多少字的文章,将一天过成了很多个一天。人的一生从哇哇坠地,到古稀辞世,也就不过短暂几十年时间,有的人会遇到意外或者疾病,时间更短。但是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又都是公平的,一年都是365天。关键是怎么利用这相同的画布,描绘出不一样的风景。
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读书的时候,一天过得很慢,一学期都是那样漫长,上学就等着放学,开学就等着期末放假。可当你踏入社会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月甚至一年都很快就过了,有时回忆起曾经做过的一件事,以为就是前阵子,可是细想一下,都已经过了几年。
如何将有限的时间无限放大,充实和提升自我,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这是我们面对生命和时间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有三点可以让你活得有满足感,在回忆曾经时,不会觉得自己是虚度的。
现在就做,别等明天。讲述一个关于列宁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同志向列宁做汇报工作计划,准备了很久很充分。列宁在听了他的计划之后,立刻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那么这个计划,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呢?”,这个同志回答道“明天开始”。列宁皱了下眉头,声色严厉地批评他说:“既然计划做得如此漂亮,考虑得也挺全面的,为什么要等明天再做,而不是今天就开始呢?就是现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伟人对时间的珍惜,因为懂得时间的珍贵。所以一旦我们制定好计划,明确了目标,立即就开始实施,别等待。
制定计划,严格执行。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一生画了很多著名的作品,例如《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石门二十四景图》等。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 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有时可能制定的计划因为客观原因,无法顺利执行,但既然制定了计划,就应该严格执行,有时间就必须补回来。因为努力是不会说谎的。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水到渠成。
专注做事,通向成功。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大家熟知的《人间喜剧》就是出自他手。他对写作非常专注,而且始终如一。他给自己定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持续写作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用餐,五点半上床,到半夜又起床工作。虽然最终他因为长期熬夜写作、过量饮用咖啡已患可卡因中毒,动脉硬化去世。但是却给世人留下了如此多的经典著作。肉体虽陨,精神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