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喜欢在小事上死磕输赢?

小事上死磕输赢的人,大多从没真正赢过。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天天纠结小事,纠缠无比。

比如,他们排队时抢前半步,好像就赢了全世界;

有比如,外卖少送一双筷子,能跟客服吵半小时;

还有。别人随口一句不同意见,非要争到对方闭嘴才罢休。

争个输赢,是他们人生最大的乐趣。

也是最过不去的坎。

他们把“赢”的执念,扎进了芝麻大的小事里。

细思极恐,那些在小事上斤斤计较、非要争个输赢的人,往往都是从没在大事上赢过的人。

是否?

他们不是爱争,是只能靠这些细碎的“胜利”,撑住自己没处安放的存在感。 对,就是存在感。

存在感是他们人生的全部。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开篇那句话:“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那些揪着小事不放的人,不是天生小气,是他们的人生里,很少有过“真正的赢”。

扎心却真实。

他们并没在事业上做出过像样的成绩,也没有在生活里攒下过踏实的底气,当然更没在关系里得到过足够的认可。

所以只能把“赢”的标准,降到最低:抢赢一次排队,就是赢;吵赢一次口角,就是赢;占一次小便宜,就是赢。

这些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小事,却是他们能抓住的、唯一的“成就感”。

你看,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行为不一样。说明最底层的东西不一样。 以前看《饮食男女》,里面有个配角,总爱在家庭聚餐时较劲——菜谁洗得干净,汤谁炖得入味,连谁先夹第一口菜都要争。

后来才知道,他在外面工作平平,在家里也没什么话语权,只有在这些厨房琐事上争赢,才能找到一点“我很重要”的感觉。

就像他自己说的:“别的地方我比不过人,这点小事还不能争一争?”

可这种“争”,赢了也像输了——争到了“菜洗得干净”的认可,却输了家人间的和气;赢了“先夹菜”的面子,却暴露了自己的局促。 一个人的关注点决定了他的未来成就点。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那些在小事上争输赢的人,本质上是想在人际关系里证明自己,可偏偏找错了地方。

他们以为“赢了小事”就能让人高看一眼,却不知道,真正让人尊重的,从来不是“能在筷子少一双的事上吵赢”,而是“能在大事上扛住事”。

职场里,有人会为了“谁多做了十分钟值日”争对错,却在项目攻关时躲在后面。

生活里,有人会为了“谁没倒垃圾”闹别扭,却在家人需要帮忙时推三阻四。

这种“小事争赢,大事躲输”的样子,反而让人看得更清:他们不是厉害,是没底气赢更重要的事。 反观那些真正赢过的人,反而不把小事放在眼里。见过一位做企业的长辈,出去吃饭时服务员上错了菜,他笑着说“没关系,这个也好吃”;下属不小心弄错了报表数据,他没指责,只说“下次注意,先改过来”。

有人问他“你怎么不较真”,他说“以前创业时,连公司能不能活过下个月都不知道,那时候才知道,真正该争的是项目、是团队、是未来,这些小事赢了又能怎样?”

就像《教父》里的迈克,从不会在街头跟人抢车位、争路权,不是他没脾气,是他的精力要放在守护家族、布局事业上。

真正赢过的人,早把“赢”的标准定在了更高的地方,没时间在小事上消耗自己。 这也是马斯克说的第一性原理,抓最核心的内容和因素。

《菜根谭》里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这句话戳透了“赢”的本质:真正的赢,不是在小事上把别人压下去,而是在大事上把自己立起来。

那些总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其实是把自己困在了“小格局”里——他们以为抓住了眼前的“小赢”,却没看到,这些“小赢”正在消耗他们的时间、精力和人缘,让他们再也没力气去赢真正重要的事。 有人为了“外卖晚到五分钟”跟骑手吵半小时,结果耽误了重要的会议。

有人为了“朋友没秒回消息”闹脾气,结果丢了一段难得的友谊。

有人为了“邻居家的树挡了自家一点光”争到居委会,结果把邻里关系搞得一团糟。

这些“赢”,看似占了便宜,实则亏得更多——赢了口角,输了时间;赢了道理,输了人情;赢了眼前,输了长远。 其实没人天生愿意在小事上较劲,只是那些从没赢过的人,太需要一点“赢”的感觉来撑底气。

可他们忘了: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从“赢小事”里来的,是从“做成一件大事”“扛住一次难关”“得到一次认可”里来的。

就像你考赢了一场重要的考试,不会在意别人说你“写字不好看”;你赚够了能安身立命的钱,不会计较“外卖少送一双筷子”;你拥有了踏实的感情,不会纠结“伴侣没及时回消息”。 所以别再做“小事赢家”了。与其在筷子、排队、口角上争输赢,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学一项能安身的技能,做一件能证明自己的事,攒一点能扛事的底气。

等人们真正赢过一次像样的局,就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人们争得面红耳赤的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赢了小事,只是一时的痛快;赢了人生,才是长久的踏实。别让“争小事”的执念,耽误了“赢大事”的可能——那些真正赢过的人,早就懂了这个道理。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住在文末“点赞”并“推荐”,一键三连与你的伙伴们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