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晓英
我一连打了几行字,都又按了退格键,删掉了!似乎那些都不是我想要说的话,或者说得不够完美,终于就这样开了头!
我决定写一篇关于自我的文章,那么,把那些追求所谓完美的开头的执念放下,我终于做到了,就是开始在连续地打字,在这样一个不完美的时间段里,电脑的时间提示是23:48,那是我平日里早已睡意超过了所有需求的时候。
好吧,我决定放下逻辑思维,放下对写完之后读者看过之后评价的担忧,或者有意识流的表达,或者就是一篇任性而拙劣的日记式地记录。这些对我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终于走在了寻找自我的路上,并且很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寻找自我?
有没有搞错,你说的很虚啊,亲!
这不是初中生在无病呻吟吗?
在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后,在上了一些身心灵的课程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活得更好。相反,我更加痛苦了。面对曾有的伤疤,原来的懵懂状态下,会自发触动一些防御机制,让自己安然于世。而在这之后,就很难做到平静地糊涂下去了!
比如,我的性格内向,所谓内向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是孤僻,还是宁静?
是社交恐惧,还是喜欢独处?
原来,我已经可以很文艺地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如同林黛玉,如同简爱,如同每一个打动我文学作品的主角,只要这个主角不爱说话,但有独特的灵魂和独特的魅力。
凭着这份虚无的骄傲,也可以很坦然地生活。
可是,有一天,我无法平静了。
我并不是喜欢独处,只是无法自然地融入一些圈子。
我不是安静,我的内心如火一样,可是却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无法自如地表达自己。
比如关于爱,我走过一条很艰难而又漫长的寻找真爱的路,我以为我懂,我要那种爱的感觉。
然而,所谓爱的感觉是安全感,是被关注的需要,是非你不娶的执着,是心灵深处某个空洞被填补。
此刻,我终于顿悟——这些都是对于爱的误解。
很多人找伴侣,都是找妈妈(爸爸),儿童时缺失了一份来自父母亲的无条件的爱,成年后寻找另一半时无意识地找妈妈(爸爸),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感觉出一种安全感,而一旦对方以爱人的角色与之相处时,就会出现某种冲突,而在这样的冲突中,最常听到的是——你变了,你不再像以前那么温柔、体贴,你不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你不再像妈妈(爸爸)那样对待我了,你把我看成一个独立的成年人,这让我受不了,我需要你无条件地宠爱我,像对待一个小宝宝那样。
是的,很多爱情开始之初那种唯一性和热度,很像最好的父母给予婴儿的关注。
爱,在这里只是索求关注的借口,只是填补童年时就已经有的一个黑洞的工具。
爱,不是安全感,爱不是需要,爱不是非你不可,爱不是无休止地填补那个心灵的空洞。
爱,首先是一个独立的成熟的灵魂,方可拥有的力量。
我觉醒了,但无法像以前在梦里那样无知却无痛地生活了。就如最近刚刚看的《W两个空间》里姜哲觉醒的刹那,他的世界停止了,定格了。
他意识到自己是漫画的主角的同时,就无法若无其事地像以前那样,这是觉醒的代价!
觉醒,大多伴有痛苦!
姜哲在《W两个空间》里,觉醒后,想要用死亡来救赎自己。
而我觉醒后,也沉浸在深深的怅然若失的情绪中,很自恋地不断流泪。
哭,是拯救自己的开始。
酣畅淋漓地哭,如同一场压抑了很久的暴雨一样,过程中带着宣泄的快意,释放着生命的能量。
透过泪水,我清醒地看到了那个在迷雾中的自己,像是一个自我催眠的演员,在努力尽责地演着自己的角色,也心疼那个过去强撑着的又无知的自己。
哭过之后,心,在清明中带着隐隐的喜悦。
自我觉察,原来如此。
大家常常说爱自己,这于很多人其实是很难的。
先不论爱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人此时都具备的。
就说自己吧,活出自我,不是任性,不是孤芳自赏,是一朵独立成熟又散发着芬芳的花,是一棵郁郁葱葱舒展枝条的树。
你,找到自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