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我去天一围棋学校洛社教学馆下棋。第一局与小朋友杨杨四段下。今年才四年级的杨同学,棋比较稳健,不过,实战经验有一些不足,被吃掉一块棋以后,还是下得很好。方向感,计算,官子都还可以。不过,复盘的时候,他有一些沮丧。我暗暗自责自己的过于莽撞,伤了孩子的心。是不是围棋教学不仅仅要教孩子棋艺,更要培养一种不怕输棋、敢于挑战,还有精益求精、淡定沉稳的态度?甚至可以说,这一些积极的围棋态度比棋艺更加有用,因为能够使得一个人不断成长。
接下来的一盘棋是和棋友姚同学的对局。一直觉得姚同学棋风比较缓,不过,棋是两个人的游戏,我未必有自知之明。对局的结果是我输了。在局后的检讨中,我发现自己一直是占据着主动权,几次都能及时捕捉住了战机。虽然几次战役都输了,这或是因为战略方向的问题,或是因为次序的问题。下面举例,反思之。
我执黑以星、向小目开局,姚同学应之二连星。第一个战役,是开局时在我的右下角,姚同学一间高挂我右下小目的棋子,我在右边应以一间低夹。姚同学托角以后,选择了三间高夹我夹击的黑棋。我向中央跳出以后,黑白开始了激战。我是一块棋,而且在外面,所以还是有利。互相夹击的棋迅速向中央挺进,我在下边围起来实空,但是攻击的方向出现了问题,没有对右边反夹的白棋开展进攻,以扩张我上面的星位的黑棋。结果白棋率先在右边小飞挂角,巩固了右边夹攻的白棋,不仅仅生根,而且围出了一定的目数。第一次战役失利的原因,一是,我自己的战略意图不够明确,其次,还是对于右边白棋没有形成压迫。这是我对于形势判断不清楚而造成的。
至此,我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我在右下对于白棋挂角之棋形成了夹击,而且在跑的过程中,我围到了下边,同时,我的中央夹击的黑棋也走厚了,在中央形成了比较强的外势,可惜,我只是发觉了实地,对于外势却没有注意,和进一步的经营,这是我后面没有抓住战机的原因。
外势是没有兑换的实地,好像是你的潜力,又像是你正在升值的股票,不过,你要有能力发现这个潜力,使之成为你的外在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价值,或者你要适时抛售这个股票,或许你要水平发现潜力股,准确投资,这样才能获得收益。我还是境界太低,一是只看到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实地,甚至是恨空,而盲目打入。也因为一厢情愿的误算,我下出了败着——单虎,当左边的白棋长出并且刺的时候,我发现因为黑棋自身的断点,所以中央受攻的白棋连回家,并且又在左边形成了厚势,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战略错误。没有判断清楚自己中央的厚势,并且利用白棋的弱点,来经营中央的黑棋,围出大空与白棋争胜。
白棋挂角以及小飞入角,我脱先,白棋点三三以后,我上边的星位和小飞的一子,没有及时拆二。幸亏对方也没有及时发觉,所以侥幸拆二。另外,是战术上面的缺陷,经营中央的黑棋厚势,没有比较好的构思。没有利用上边白棋的薄弱采用弃子战术,而是一味掏空,这样,对方下厚之后,获得先手,在中央跳出,破掉了我的中央厚势,至此,这一局棋全面告负。最后的结局是黑棋盘面已经不够,当然更加谈不上贴目了。
最后略作反思。我觉得,战略上的研判需要的是对于棋局形式的解读,战术上的运用需要的是对于手筋的活用。一方面,对于形势的觉察,要“攻彼顾我”。而我只是看到了对方的棋形,对于自己的棋缺乏思考,跟着对方下棋,当然谈不上前后的连贯。矛盾的招数最终导致了全局效率的下降。另外一方面,对于手筋的运用,手段的运用,也不够灵活和务实,只是呆板套用一些常型、常规手段,既因为对手筋的理解不深入,也是因为对于棋形的判断不够准确。比如,在右边,右上挂角的白棋虽然小飞入角,并且点了三三,但是和右边夹击的白棋之间还是有一些联接上的问题的,只要在四路点,逼迫对方渡过(因为夹击的白棋本身不活),这样就可以在中央围出大空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死活没有看清楚。
围棋因为其战线的漫长,所以常常被称为马拉松式的头脑角力。这一种游戏确实很像一次战争,也极像人生。“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清末围棋超级爱好者曾文正先生的对联,不仅仅来自于戎马生涯,或许也是来自于对弈之启迪。
对于人生来说,战略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德行,来自于对身心的不断修炼,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思考,对于道的孜孜以求和活学活用,则战术尽在其中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唯如此,才能够在人生的棋局中临局而清,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