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小,从小学一直相处到现在,我对他可谓是知根知底,他自己都说我是世界上对他了解最深的人之一,他母亲了解95%,剩余不了解的5%在我的95%里。
从我对他的了解上看,自由不受约束的性格占了他性格中主导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岁数不小,在家庭和女友的各方压力下,去年结婚,今年生子,按道理人生已经步入幸福美满的阶段。但就在上个月,孩子5个月时,久不见面的他在网络上跟我说可能轻度抑郁了,原因是,现在的生活状态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在结婚的前两年里,他有过一次“差点”结婚的经历,后来走出阴影后重新恢复单身,快乐得不得了,找到机会就自己游山玩水。自己旅行,自己吃饭,自己闲逛,自己去图书馆、看电影,“孤独”指数甚高,开心的表情洋溢在每次述说的“闪光”状态下。当时我就建议他,“你真的适合一个人生活”。当然,也可能是还没遇到“真命天女”。后半句我没说出口。
真正的婚姻,应该是发自于两个人的心愿。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产物,而不是在“不小”的年龄下“该”结婚了,况且还是出自别人的口中。因为别人都结婚了,有孩子了,所以你也应该结婚生孩子了。
被家庭和父母压力下裹挟的婚姻,作出的选择,就是伪人生计划。
那么真人生计划又是什么?记得有人问过我,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读书没有父母好,上的学校也没有父母好。我回答说这没有什么接受不接受的问题,这是他自己的人生,只要他自己能接受就好。
有一次在正面管教课堂上,老师问我,你觉得孩子成年后,理想中的他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说的是,独立而成熟的思想,其他在场的父母亲也提出诸如善良、健康、快乐、孝顺、懂事等等一系列品质。听完后老师开心地提醒我们,为什么没有人说英语四六级,985/211毕业,钢琴十级,芭蕾舞等级呢?
摒弃那些外在的教育和成绩,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的形成。让他能成为他心目中的自己,而不是我们“想象”的他。
最理想的教育,就是教给孩子足够的知识,让他成人后能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