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深冬。距离杨禹大学毕业已经有大半年了,照理来说按照他曾经的设想,毕业后未来应该是一片光明。可直到年底,仍然被推搡在百万应聘者的洪流中,身边的朋友不是已经找到了安稳的工作,就是已经迈进幸福的教堂。
那年春节的大雪真让人印象深刻,有趣的是不知为什么天气总是能莫名其妙的对应当下人的心情。亲戚嘲讽般的“问候”让杨禹的心里就好像当时的天气一般冰冷,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在他的心里也感受不到真实的温暖。
都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别人家的孩子,可现在看来,最大的敌人仿佛应该是亲戚嘴中的“他家孩子”。在他们口中,自己家的孩子在各个方面,总有一项要强于他人,成为了父母闲谈的资本。
话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炫耀——“没有教出来的天才”——他家孩子天生就是个天才。在学习中,工作上自带主角光环。
突然杨禹意识到,他们的天才都不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啊!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那都是兴趣使然。有些人对学习这种社会主流职业天生感兴趣,就成为了家长口中的天才。可其他非主流的东西难道就不能够让人成为天才吗?
饭桌上的天才论,在杨禹心里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都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并且压力产生动力。在杨禹眼中曾经让自己头疼的一桌饭菜,此刻也变得如此美味。因为他已然决定,要教自己做个天才。
在杨禹大二那年,因为兴趣,加入了学校的电影俱乐部,每天的社交活动就是看各种类型的,任何年代的电影。那时候的他几乎一有空,就去俱乐部和同好朋友一起分享影评。久而久之部里就开设了一个专门为校内学生提供观影前的影评分享网站。
虽然网站在学校很受欢迎,但唯独有一个问题,直到杨禹毕业都仍然没有解决。
有的时候人们总是记得某部电影和电视剧的经典情节或者台词,但就是不记得到底是哪部作品,想要重温一下经典或者想将新片先睹为快,却总也找不到。那时候就算是在网上冲浪,也很难有人记得你记得的那句台词,这种情况在新上映的作品中尤为严重。
于是,网络上一个小小的影视剧观察员的博客就成立了。每天看各种各样的新影视剧,分享一些可以让大家能够更快的找到相应电影或电视剧的关键词。
天才的一生最开始时总是不被看好,何况是杨禹这样的“天才”。在那个有网瘾就要治疗的时代,杨禹也差点被家人送去医院接受治疗,不务正业成了他的代名词。
著名天才爱因斯坦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非著名的“天才”杨禹想:天才更应该是兴趣和坚持的产物。
事实上,他并不是天才,而是教他成为天才的那个自己,才是天才。他的影评和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成为了一名网红,也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
大家都说杨禹赶上了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成为了第一批网红。可杨禹知道,你们就算是知道互联网会发展,也不一定有我这样的兴趣和坚持。
世界上从不缺少网红,缺少的是对自己的认知。
现在,饭桌上再也听不到天才论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这个时代真是变了,玩也能玩出个名堂。
所以说,天才并不是别人教出来的,也不是天生就是个天才。而是自己了解自己,教自己如何在任何一个事情上“玩”到极致,成为大人们口中的“天才”。
马上就是2018年了,作为一名佛系90后我想我应该是要总结一下我的2017。于是我开始回忆这一年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可我正经事没想起几件来,反倒是把借口都莫名其妙的找好了……
很奇怪的,我的大脑直接越过了我的想法夸赞了它自己一句:你可真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