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12月2日,还有一个月2016年就结束了。我的前30年岁月也将结束了,我从此即将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前30年大部分阶段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从5、6岁上幼儿园到24岁大学毕业,这将近20年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6年小学、3年初中、4年高中、4年大学,现在我的大部分有深刻记忆的印象都是在学校中,有美好的,也有让人失落遗憾的,也有难免痛苦不堪的。现在就来说说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吧!读了20年的书,以高考为目标的中国中小学教育,慢慢把我塑造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人(性格上唯唯诺诺,不够坚定坚韧),我还有被进一步塑造的可能吗?先哲说,人是可能性的动物,人是未完成的,都有被进一步塑造和有待完成的动物。但是又有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在30岁之前基本已经定型了,很少会再有很大的变化的。暂且不管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说法。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教育除了教会了我那些基本都用不到的具体的学科知识外(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我识字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让我不仅学会了一些朴素的人文知识,而且还让我深刻体察到了人情冷暖,让我拥有了不错的书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可能还在大学的时候体会了一把真兴趣带来的做学问的快乐,虽然那是远远不够深入和广泛的。我们的教育过多地把学生的精力倾泻在了单个学科的狭窄的具体知识的记忆上了,过多的强调记忆,而不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如果我不学那些知识,而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比如阅读、写作等这些终身影响着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的技能上,那我至少可能现在就拥有了一项不错的谋生技能吧!
我们的教育是照抄前苏联的教育模式,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我们这些替罪羊就被训练成了死记硬背的全面的一无所长的人。中小学阶段是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在学校的学习上的。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是要让孩子的天性尽情地舒展出来,不要太封闭压抑,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阅读思考能力等这些会影响人一生的基本能力。有了这些能力,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有抵抗挫折、顽强生活的勇气。
而回顾我的中小学教育,我则把大部分精力时间放在了各门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背诵记忆上,而完全忽略了书本以外更广大、更宽广的世界,一门心思扑在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完全忽略了人际间的交往、特长的培育和发展、阅读、独立思考、情商的培养等这些比书本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事情上。虽然说以上所说的这些能力并不是完全没有得到发展,但是至少是有所缺失的,也是不太完整的。
由于我的前30年岁月基本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中国的教育是我所要说的重点。现在把当前的失败完全归于教育是有失公允的,但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这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所在啊!反思完了外部环境对于我的影响,现在我从个人的角度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于其成长、成才的确是太重要了。由于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现在还是回到了农村,周围的环境对于我的成长那就可想而知了。其实自身能决定和影响成长的方面实在是太有限了;毕竟人都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彼此的依靠,并从对方获得力量。如果你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那就要出去寻找你的同类,并和他们在一起交流沟通。而不是自我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要想改变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环境和改变周围让你能遇见各种人群。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你要改变你的生活环境。长期待在农村这种习俗占据统治地位的地方,你是很难突破自己的。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更应出去突破自己,而不是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环境中。现在的办法是出去,而不是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存,出去接触各种不同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