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父母来京整整一个月了,不知道是因为居所舒适敞亮,还是猫猫可爱亲人,或是受到我每天开开心心活力满满的影响,老两口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非常不错。每天上午,老两口结伴出门买菜或者遛弯,到处找寻老通州城的历史文化遗迹,萧太后桥、韩美林艺术馆、清真古寺、通州文化馆等等。下午,老爸准时出门,去老头们聚集的棋摊,以棋会友,下棋聊天。不去天津的周末,开车带父母去山姆和菜场采购。上周末的十级大风中,开车送父母去艺术中心,听以老电影插曲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会。出乎意料的,得到老两口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第一次听交响乐的老爸,激动地满头冒汗,手掌拍得通红。为了持续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又预定了本周末的交响音乐会入场券,感受来自珠影乐团演奏的香港经典电影曲目。这两天,老爸老妈又把上次来京带的钓鱼装备翻出来,放弃近在咫尺的大运河,长途跋涉地找河下钩,凉水河、温榆河,钓鱼放空不要紧,在亲水的自然环境中徜徉,本身就是美好的体验。下个周末,他们将踏上返程的火车,把居住空间让渡给五一来京的婆婆。为错开婆婆来京又能持续在京居住,曾建议他们在五一期间短期旅行,从天津蓟县,到北京密云,然后是山东烟台,再到老爸视为第二故乡的云南昆明。酒店民宿研究了好几茬,自驾车高铁票反复斟酌,最后抵不住老爸的一句“回老家”。虽然老妈对旅行很期待,但彼此尊重是老两口默契的相处方式,既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就尊重最为坚决(最不愿妥协)的那个人。
元旦期间,老公二姐曾在京暂住,对大运河畔的居住体验赞不绝口,引发老公一众亲属的好奇心,包括老公的兄弟姐妹和多年不来京的婆婆。婆婆身体一直不太好,几年前曾陪公公来京看病,公公去世后,再也没来过北京。趁着春暖花开,在老公二姐的陪伴下来京,老公陪他们听音乐会、赶大集、逛公园,顺道看看专家门诊,体验一场休闲文化保健之旅,确实非常难得。
长辈们的行程还没安排妥当,儿子的“考前综合症”爆发,应考压力导致焦虑情绪。虽然老公在津尽量安抚,无奈大胖小子致电求助,强烈要求正在上班的我前去陪伴。周一下午匆忙请假,买票,回家准备,乘坐高铁。抵津后,预想中用心理咨询技术与烦躁中的儿子深度沟通的场景没有出现,而是刚看完电影心情愉快的父子俩,一边吃着我做的面条,一边聊着电影的精彩剧情。好吧,焦虑是真的,但从学校提早放学去看电影,找老爸老妈陪伴聊天,也许是儿子主动开发出来,对治焦虑的有效手段。周二,理所当然地请假一天,邀请我们一起去参观天津美术馆。于是,美术馆、万象城、博物馆一日游,深感疲惫的父母和兴致盎然的儿子。晚上,给儿子做了一顿晚餐,我就踏上回京的路途。一天多的时间,没有焦虑,只有春日里美好的相遇。很感恩,感恩于儿子调节情绪的努力,感恩于我们自己为人父母的全然允许,甚至感恩于外公外婆在京的松弛以对。更加感恩于这人世间,有父母有爱人有孩子有猫猫,热热闹闹抑或平平淡淡,全然允许地去体验,这人生,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