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学校都强调集体教研的重要性,常常将人聚到一起做些什么。
但是聚到一起具体研究什么,什么时候研究什么,本身就是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临近高考,学校照例要给高三学生编制一本言简意赅的复习宝典,老师们干劲十足,学生们也期待万分,大有“一书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势!
那么, 老师们聚到一起,研究些什么?肯定要说说宝典的结构组织,肯定会做具体的任务分工。但是分完工,每人负责的这一部分该如何编写,是不是也要研讨?要知道,研讨出最佳的编写方案和注意事项,才能保证编写出的材料是智慧的结晶,科学的宝典啊!如果,分完工,大家回去分头做任务,跟原来的单干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所谓“集思广益”也不过是句空话吧!
然而,认真的老师们还是要研讨的!只是把这个过程放到了单干之后。等大家分别编写完成,将这些心血之作汇总到一起,大家开始认真而热烈的集中研讨了。
我疑惑的是:面临付梓,内容体例等显然已不可能做大的改动,那么,此时,大家耗费大量时间聚到一起,价值何在?仅是挑挑错字,修修语病,改改格式吗?
所幸,老师们的业务能力都是极强的,工作态度也都认真严谨,最后的编写任务依然出色的完成了!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想:是不是可以更出色呢?
集体教研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无可置疑!但如何进行集体教研,确实值得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