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八日,在北伐战争捷报频传的日子里,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青岛逝世。梁启超在北京主持了康有为的追悼会,宣读了他情感深沉的祭文,流泪送走了他的老师。而他自己的生命,也快油尽灯干,即将走完最后的行程。
一九二八年,梁启超全力从事《中国文化史》的著述。七月,早就缠身的梁先生病情转剧。一九二九年一月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著名政治家和卓越的学者,便在协和医院的病房里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六岁。在他书房的案头上。摆着未完成的《中国文化史》和《辛稼轩先生年谱》的手稿。在清华和南开的讲堂上,仿佛还历历分明地留着他的足迹,回荡着他讲课时的抑扬顿挫的声音。
梁启超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在文化界引起了广泛的悲悼。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人物。他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代,他是一八八九年以后中国四十年历史舞合上的活跃人物。从一八九五年以后直到逝世,三十多年来,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几乎与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梁启超一生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积极参加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在同封建顽固派的论战中,他笔锋犀利,所向披靡,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中的英勇斗士和卓越的宣传家。
戊戌政变以后,从一八九八至一九O三年,他主持《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为宣传和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梁启超也赢得了舆论界“骄子”的巨大声名。
然而在二十世纪初年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大论战中,梁启超代康有为成为改良派的挂帅人物,鼓吹保皇、反对革命,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绊脚石。
辛亥革命以后,梁启超作为共和党、进步党和研究系的首领,投靠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段祺瑞,助纣为虐,做了北洋军阀的附庸。
梁启超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一个改良派的进步作用与历史的前进成反比。
梁启超同时又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涉猎之广、著述之丰,与他同时代的学者,无与匹敌,从而显示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在学术研究中的实绩。梁启超卷帙浩繁的大量著作,不仅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也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提供某些宝贵的借鉴。
梁启超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过独特的贡献。他留下的那些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永远值得后人珍视。
批判地继承梁启超的遗产,对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无疑是有帮助的。
【1000天读1000本书的挑战】“我是李廿廿,爱读书,挑战1000天读一千本书自己会变成什么样,1000天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