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到两则儿童成长的故事,细细体味,颇有感慨。
一则是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这是一个幼时显露读书天赋,长大后却回归平庸的故事。当我读到那句“泯然众人矣”,深刻体会到了一种惋惜。
一则是懂得谦让的孔融,《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
现代社会里,不同儿童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发展路径。即使是双胞胎,长大后也会有显著差别,那么儿童发展到最后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结果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从单一方向入手,因为儿童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许我们能从《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儿童发展方面的专业书籍,译者南京师范大学余强教授提到,这一版书籍一改传统的主要以年龄作为主线呈现内容的方式,转变为从不同领域的角度来呈现儿童心理发展多姿多彩的发展过程,更适合阅读。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发展呢?
01元认知
书中提到一个名词叫元认知。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依据书中介绍,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即对认识过程的认识。元认知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它包括思考和了解何时、何处采用特定的策略来学习或解决问题。
例如婴儿期的儿童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日常照料,婴儿对自己的认知可能处于萌芽状态。
5岁或6岁的儿童通常知道熟悉的东西比不熟悉的东西更容易学习,短的清单比长的清单更容易记忆,再认比回忆容易,间隔时间越长,发生遗忘的可能性越大。
02 家庭教育
2022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可一部法律的颁发和实施,真的能有效促进家庭教育的“翻新”吗?诚然,法律是底线,有督促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监护人(尤其是父母)的养育方式。
书中提到一点,父母的养育方式要随着儿童发展性变化而变化。当儿童从婴儿期进入童年早期,然后再进入童年中晚期和青少年时期时,他们的变化是巨大的。
在婴儿期,亲子互动从日常照料转移到非日常照料,比如从喂食转移到玩耍、视觉和声音的交流等。童年早期主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谦虚和顺从的态度等。
随着儿童的发展,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养育方式进行相当大的调整,唯有跟上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才会“与时俱进”,给孩子更好的物质和精神支撑。
03 总结
这只是其中两个因素,书中还有更多的介绍,欢迎朋友们去阅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