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之美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书虫,对书是迷恋的。不过我们这一代接触古书的机会不多。小时候偶尔看到直排本的书,也会绕过。一来很多看不懂,二来阅读习惯不一样。说来惭愧,入这本《古书之美》的时候,是看到安妮宝贝的名字。不过,也因此幸运地打开了通往“古书之美”的门。

安妮宝贝在书中采访的是藏书家韦力老师,这本《古书之美》中详细介绍了老师的藏书经历和一些古籍的知识。内容丰富,排版非常精致,一卷在握,心也安静下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韦力老师,古籍藏书家。他在业界非常有名,凭一己之力,收藏古籍有10万余册。其中以“四部齐备”著称。他是民间收藏家中古籍善本最多的。虽然对书中介绍的那些古籍的专业术语非常陌生,但仅从数字之巨,就很震撼。

书里罗列的各种名目已经很可观。更难得的是先生自03年起,把自己的收藏整理编成书目。并在编书目同时,提写摘要。一直做到今天,13年《古书之美》出版时已完成七万多册,大约做完了四分之三。实在佩服藏家付出的惊人心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要藏书无论知识,精力,财力都需要有强大的支撑。作者2011年第一次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每年投入六百万去收购古籍。并低调地在商界,收藏圈,和学术界都有活动。当然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看了他的采访,才知道韦力先生年少得志,二十几岁就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做得风生水起,人生充满光环。但人生太多未可知,后来,千万生意失败,血本无归。值得庆幸的是,得到朋友相助又东山再起。

值得玩味的是他的“亏本”,是因为不可抗力,如果严格按合同,他完全可以避免损失。正因为他的守信,造成了自己的失败,而让对方免遭损失。当时没有人理解他宁愿自己破产,也坚持履行合约的“迂腐”。但这样的诚实守信,让对方不仅认同了他的“人品”,也给了他更多生意。终于有了后来的成功。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动和启发。成大事者首先应该是个能够恪守信念的人。先生有一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钱不过如此”。也许正是经历过“是非成败”,才能淡定从容“如此”。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幸在苏东坡系列讲座得遇韦力老师。听他讲述东坡先生《和陶诗》的前世今生。再想起《古书之美》中,历代藏家对古籍寻觅,流传的精彩故事。终于明白,原来古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古老,稀有,而是让我们更接近原始文本。更明确作品的原貌,更容易体察作者的用意。

在参阅古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先人作品本身的意义,欣赏书法和勘刻之美。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核。在古书流传交替看到文化发展传承的历史脉络。一代又一代的藏书人代表的是一个个朝代对文化的珍惜和爱护。这些都是现在这个时代鲜有的。

如同朝云说东坡先生“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被先生视为知己。韦力先生也说过自己是“一个与这个时代不相宜的人”。用千金换得那些残破的古卷,视若珍宝,藏于斋中。而自己生活简单,随遇而安。在我看来这是许多富豪望尘莫及的境界。

也许正应验了那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书之美”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那些高尚的灵魂相交,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应该是读书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