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在精准、融合、赋能上持续用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系统性提质增效。

        聚焦“精准”,把准政治方向,提升引领力。精准,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论要求,更是根本的政治要求。《条例》明确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根本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做《条例》的深入学习者和精准执行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强化政治思维,做到遇事首先研判政治要求、办事严格遵守政治规矩、处事充分考量政治影响,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锤炼,使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成为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着力“融合”,服务中心大局,增强渗透力。融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效能的根本路径,是《条例》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绝不能脱离中心任务和业务实际,搞“两张皮”式的自我循环。《条例》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方面各环节,这需要广大党员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进行深度融合。 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将思想政治工作主动融入本职岗位和日常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把思想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破解难题的办法、推动发展的能力,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从“纸上学”的理论认知,转化为“事上见”的实践成果。

       突出“赋能”,创新方法机制,激发内生力。赋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绝非被动的应对任务,而应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和组织发展的“强大引擎”。例如,在纪检监察等领域探索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嵌入信访处理、案件查办、回访教育等全流程,成功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又如,积极探索构建的“大思政课”格局,推动思政教育向各学科全面渗透,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广大党员要勇于担当作为,主动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深刻变革,积极学习并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赋能思想政治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在各自领域和岗位上,创造出更多像“红色代办”、“网格思政”、“车间课堂”这样鲜活有效的载体和模式,共同把《条例》的宏图伟略,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