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在摧毁老年人的安全感,去哪里都要手机,二维码,学不会、看不清、反应不过来就成为了老人出行、看病、买单的种种阻碍。
今天我去医院看牙,正畸半年,两个月去复诊一次,正好遇上了两个年纪看起来比较大的老人,按我爸60岁推算一下,应该估摸着也有70岁了。
在7月某天下午的两点,非常热的中午,他们两位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也不知道老人们是几点从家里出发的。因为我也来得早,所以他们正好排在我前面几个,里里外外一条小长队等着去收银挂号的人工窗口处取号。有预约的已经坐在的候诊处,而我们这种则是拿着固定的正畸预约卡,已经跟医生约好了过来排队取号的。
窗口一打开,窗口工作人员也没说几句话,他俩就走了,绕到了自动取号机那边围着看,也不知道怎么操作,在我前面的带着孩子的妈妈也提醒他们,如果没有预约要去找医生看能不能挂个号。我这才知道这两位是没有预约号直接来医院的老人家,他们看起来也是挺朴素的,男伯伯看起来也像个文化人,穿着衬衫西裤,还带着个眼镜,女伯伯看起来不善言语,就静静在旁边带着,也不说话,穿着跟我奶奶以前穿的那种带花的衬衫。
旁边也没有指导的人员,因为疫情,护士和门卫都在门口忙着核查大家手机的行程码,根本也没有人能注意到老人们。等我挂完号后,看见他们还围着取号机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忍不住了,便走了上前问问他们怎么了,后面一询问才知道,老人是过来看牙疼的,帮他们看了看一楼的自主挂号机,基本上所有医生都挂满了号,所以带着他们坐电梯到了三楼牙内科处,教他们等医生开了灯以后,找个医生问问看能不能放个号出来给他们。我经常来这里,治疗过我的蛀牙,看过我的烤瓷牙,也算是常客了。
老人听力也不太好,侧着耳朵听,讲的普通话也不标准,我只能提高声量讲得慢一点,等我侧过头,发现正在候诊的人似乎都竖起耳朵在听我们讲。等我讲完后他们似乎没听懂,于是我又在三楼挂号机帮他们看了看,发现修复科医生放了两个号,我问:“有个修复牙齿的医生,要不要挂”,老人果断说:“挂”
于是把其中一个老人给他挂上了,告诉他,因为不是同一个科可能医生不会帮你看,所以你等会拜托下医生让他看看能不能转给专业治疗牙疼的医生。因为我知道如果挂错科,医生是不会看你的,帮忙转的可能性也比较少,会让你重新去外面挂下周,或者是自己在网上约号,我刚开始看牙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经常挂错号,白白花了好多时间跑来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