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整本书共读(包括漫长的推进课和最后的主题探讨课),是新教育儿童课程的重要项目;而经典的细读,则是“构筑理想课堂”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经典的教学,其教学目的主要就是尽可能本真地、深入地理解原文本,而不是把它当成某种语文知识的载体。反过来文本中涉及的一些语文知识与阅读行为相关的语文方法,倒是理解文本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段话是干国祥老师在《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中所阐述的,特别是其中谈到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尽可能本真地、深入地理解原文本,我非常赞同。引导学生去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本册书初步涉及古典名著,产生阅读兴趣为关键所在。
结合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其主题是“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推荐阅读的是四大名著,单元编排从名著片段入手,激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纵观统编教材,在每个年级的下册都设有《快乐读书吧》的版块。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快乐读书吧》分布在下册书,并且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都安排在第二单元,位于教材前列,通过例文和《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在《快乐读书吧》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地介绍吸引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五年级下册是引读中国古典名著,到六年级下册时,推荐阅读的便是外国名著,同时在阅读指导上也有所差异。前者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写读后感;后者在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呈螺旋上升状态,这就要求老师对各个学段的目标有整体把握,才能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结尾处,《红楼春趣》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大家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曹雪芹的笔下,不仅再现了古代的风筝文化,而且把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出来,展现了一幅春趣图景。
为了帮助学生理顺选文的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片段中所出现的人物:
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黛玉:林如海和贾政的妹妹贾敏之女,宝玉的表妹。聪慧无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幼年丧母,体弱多病,身世可怜。
宝钗:薛姨妈之女,宝玉的表姐。
宝琴:薛宝钗的堂妹。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之女,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
紫鹃:林黛玉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