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把报童帽和我们介绍过的鸭舌帽搞混,两者乍一看是很像,都有一个小的帽舌,帽檐处也有纽扣设计。但其实无论是起源还是样式细节,都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报童帽的出现时间比鸭舌帽晚的多。鸭舌帽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是猎人在户外打猎时佩戴的帽子。
而报童帽,有种说法是由16世纪的苏格兰帽Tam o' Shanter演变而来。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因为看到Tam o' Shanter的样子,你就知道报童帽为啥还有别称叫“Apple Cap苹果帽”、“Eight Piece Cap八片帽”了。
相比鸭舌帽,报童帽的帽身廓形更大、更饱满。顶部通常由八片三角形布料连接而成,帽顶中心即面料连接的中心点,镶有一个纽扣点缀。所以想要简单、快速区分报童帽和鸭舌帽的话,看顶部设计就能分辨出来。
除了八片式,报童帽后来出现了很多变形,六片式、一片式、两片式,不过片数越少越受女性喜爱。
虽然长得不一样,但报童帽和鸭舌帽的流行变迁很相似。都是成长于工人阶级,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据可考的是,报童帽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和北美。当时正值海运时代,也就是第三个移民浪潮。大量欧洲移民为了更好的生活乘船涌入美国,然而这些移民到了美国也只能处于社会最底层,做最脏最累最廉价的体力活,通常是工匠、司机、渔夫、煤矿工、铁路工等等。而这些工人最喜欢戴的帽子就是八片帽。
有人会问,报童帽,不是因为当时的报童戴着送报纸而流行的吗?实际上,不管孩子还是成年男子都十分喜爱这一保暖舒适的单品。
当时,贫穷家庭的孩子们为了生活、补贴家用,差不多都在街边卖报纸、擦皮鞋,尤其是送报纸。那时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但报纸印刷业却处于鼎盛时期,发行量直线上升的报纸也带动了报童群体的出现。背着硕大的帆布包,戴着毛呢报童帽,骑着一辆自行车,就是他们最具辨识度的特征。
总之,报童帽在工人阶级中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几乎是他们日常休闲穿戴的必备单品。再后来,就没有这种明显的阶级属性了,农民也戴,新闻工作者也戴,普通商铺的商人也戴。甚至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为富人们的穿搭标配。
1920年代,美国迎来了发展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狂欢享乐是整个社会的主色调。有钱人们纷纷成群结队出入各种运动、休闲场所,尤其是高尔夫球场。而戴着报童帽,穿西装外套、针织背心,是他们最典型的装扮。
在时代背景为20年代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百万富翁Jay Gatsby就经常佩戴报童帽,搭配西装外套或者马甲。并且,随着这部电影的风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戴着报童帽的男人。因此,报童帽又有“Gatsby Cap盖茨比帽”的别称。
报童帽还曾是当时英国最时尚黑帮剃刀党的标志性单品之一。大衣、西装、怀表、皮鞋、报童帽或鸭舌帽、皮手套,是他们的统一装扮。
剃刀党的报童帽不仅是时髦穿搭的一环,更是帮派的象征,一件肉搏时便利的杀人武器。他们将剃刀刀片缝进帽檐之间,需要时摘下帽子便能攻击对方的眼睛,占领搏斗的先机。
往近了说,也有很多摇滚乐队是报童帽的爱好者。比如AC/DC乐队的主唱Brian Johnson,可谓报童帽的死忠粉,有顶人字纹毛呢帽戴了又戴,不知道是不是批发了很多。
从最早的工人阶级、到上流绅士,再到摇滚明星,这些群体都曾臣服于报童帽的魅力之中。这是因为报童帽本身的气质没有明显倾向,既可以沉稳绅士,又可以街头时髦,在正式与休闲之间自由变换,是可以随意混搭的一种帽款。
再加上,报童帽多采用柔软材质,随便一折就可以塞进包里、兜里,或者直接拿在手上,携带方便。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稍微整理一下便可戴上。而且不用担心不平整、起褶了等问题,因为这种报童帽本身构造就是8片布缝合在一起,不像那种礼帽、渔夫帽,容易褶皱。即便有,也只会更显随意休闲感。
既百搭又方便,这就是报童帽作为经典帽款流行了百余年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