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汐晨姑娘
01
茨威格说:“世人大多想象力贫乏,只要事情和他们没有直接关联,不像尖锥似的猛刺进他们的肌肤,他们绝对无动于衷;可是若在他们眼前出了点事,他们便情绪激动,激烈得异乎寻常。”
我们普遍以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每当发生了稀奇古怪的事,我们普遍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一旦发生在我们周边,就容易情绪激动,瞬间就觉得不可想象。
一个正经女人,和一名男子认识不到两个小时,就立刻抛弃丈夫和孩子和那人私奔,这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它确实如实发生了,周围人都认为这个女人违背了道德伦理,把各种罪名强加给她。
其实她只不是另一个包法利夫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只不过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她做出了行动。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每个人隐藏在心里的一些小秘密,你不说,别人也未尝懂得,即使那个人可能是她身边最亲近的人,她的丈夫或她的子女。
02
因为别人不了解,就会妄下结论,在《乌合之众》中,勒庞说:“人们受各种思想、感情和习惯所所左右——这就是我们的本性使然。各种制度和法律是我们性格的外在表现,反映着它的需要。”
尽管身边充斥着异样的声音,满是指责女人的不是,而有人却坚持说:“理解别人远比审判别人更为快乐”,这让人很是欣慰。
人言可畏,说得多了,真的也会变成假的,假的也会变成真的。不明所以的大众们,在互相传播中,也会加大这种力量。
不禁想到前两天的一个新闻,初中生小梦(化名)本来性格开朗,却被小伙伴指指点点,避而远之。
原来,朋友圈疯传着一些图文并茂的所谓的“证据”,指认小梦是渣女。
不用说,这是肯定是和小梦不和的同学的恶作剧,看来是孩子之间的玩闹,其实也影射着一种小团体的冷暴力。
不了解小梦的人自会远离她,了解小梦的人怕闲言碎语也会远离她,这很容易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压力。
这让我联想到在我们信息网络便捷的时代,身边充满着各种声音,我们有时候就不知不觉受到一些声音的影响,不自觉地就被带入进去,这也告诉我们要随时保持清醒,形成自己独有的判断力。
03
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茨威格说:“理解别人远比审判别人更为快乐”,这本是作者自己的一种看待这位太太与人私奔事情的一个观点,却没想到一句无心的话语让一位温文尔雅的夫人彻底放下心里的芥蒂,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吐露给别人,就在倾诉的途中完成了个人的救赎。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有着贵族气质的年迈老太太,却有着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普通的二十四小时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许只是一天而已,而在这位太太这里,却足足困扰了她一生。
人最难完成的是自救,所以她把那一天的经历放大为自己一生中的不幸,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她以为救赎了别人结果却让自己身陷其中,这一直成为她人生中的一个痛点。
一般人很少把自己的过去袒露给别人看,而她却因为“理解别人远比审判别人更快乐”,这让她觉得自己过去的行为原来可以得到宽恕,所以她才愿意把过去隐藏在心里的秘密展现给别人说。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看似短短的几个小时,却过得如此波澜起伏,从相识到相遇,从怜悯到激情,从心存善意到想要相守一生,再从誓言到背叛,从满怀期待到彻底失望,短短的几个小时,却像是经历了大半个人生。
值得庆幸的是,她看清了年轻人的本性,她离开了,带着耻辱,带着羞愧,没想到这二十四小时却足足纠缠了她一生,只因一时的荒唐。
原来,二十四小时足以决定一个女人的命运,她对“我”的观点表示赞同,她愿意说出来是因为第一次感觉自己的行为为别人所认同。
就是在这种倾吐中,这位太太感觉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虽然她自己也说:“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着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其实,一个人愿意说出来自己的过去,也说明她/他已经放下了。
就是因为别人的认同和理解,在谈谈论自己的过程中,她完成了自我的救赎,虽然对别人来说,也不过是她一时糊涂所做的错事。
总的来说,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是自救和救赎别人的过程,心存友善,理解包容别人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对于那些救赎不了的人,就放弃吧!比如C太太爱上的这个青年……
——读《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