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失败的小伙伴们、拖延癌晚期患者、正在为计划搁浅负罪感满格的童鞋们,把你们的碗洗干净放好,“蚁鹅”牌2017第一款鸡汤已经熬好,一人一份了。
写完第一段感觉尴尬癌要犯了,为了写出个不落俗套的开头我也是拼了。言归正传,本文的主题是探讨一下时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自律。
“自律者自由”,这是我最近比较喜欢的一个广告语。可以说,我和很多小伙伴一样,这两年也一直对“自律”这个良好品质亦步亦趋。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在谈“自律”。甚至有的文章认为,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高度自律。
然而,当我尝试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律”不但很难绝对做到,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和痛苦。这也让我不由得反思——自律,真的是万能良药吗?
自律,英文self-deciplined,这个词其实听起来就让人不太舒服,让人想起军训期间准时起床被子叠成豆腐块以及听到吹号立即就寝等等,或者好像被人用绳子五花大绑动弹不得。这么说似乎对“自律”这个词有些不太尊敬,但话糙理不糙,事实也大抵如此。自律,说好听是自我约束,说不好听是自我束缚。
当你规定自己每天听两个小时BBC英文广播、每天跑步一个小时、每周结交一个新朋友、每个月阅读4本书的时候,其实你是在要求自己做一些本性上并不太乐意的事情。如果真心喜欢,你根本用不着这样上纲上线,自然就去做了。就像村上春树说的,喜欢的事情自然会坚持,不喜欢的事情怎么也长久不了。
有人说,人不能完全随心所欲,不能停留在舒适区,要想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就应该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嗯,怎么说呢?我不能说这样的说法没有道理。不过我也想说,永远不要低估本能的力量。当你奉行过度的自律时,其实也就相当于你在用绳子把自己一圈一圈地捆绑起来。当这样的作用力积聚到一定程度,你的身体会产生反作用力。你的本能会反抗,会报复,会加倍地向相反的方向行动。
天天嚷着要减肥的小伙伴们大概对一个词不会陌生——“报复性反弹”。什么意思?一个减肥的人严格地节食,这不吃那不吃。哈根达斯冰激凌好吃,忍着。绝味鸭脖诱人,忍着。麻辣香锅看着流口水,忍着。这么一天一天的忍着,势能不断累加,本能蠢蠢欲动,最后有一天吃货的欲望洪水终将决堤。那时候,缺口一旦打开,洪水一泻千里,胡吃海塞将不可避免。不多久,体重又将重新站回原来的海拔。这就是报复性反弹。藐视自己的本能,终将被自己的本能逆袭。
有人又要说了,可是不是很多成功者都很自律吗,他们不都是靠着自律走向成功了吗?OK,这么说吧,让我们把目光拉长。假设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妨称他为”阿律“。阿律每天的时间表姑且假设是这样的: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用半个小时洗漱、为了健康考虑做一套健身操,大概五点半他开始吃早餐。六点整,他坐到电脑前。首先,他要看半小时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六点半,他开始一天的工作。首先是看看两个小时的企业年报、财务报表。然后分析一下几支股票的走势。到了中午,阳光正好,根据养生原则这时候散散步有利于阳气生发,于是阿律下楼散步半小时。接下来午餐、午睡。两点钟工作继续......总之,阿律每天的一举一动都严格照章办事。十年过去了,阿律成功了!他成了著名的投资家,在当地被称为小巴菲特。可是有一天夜深人静,阿律在天台靠在躺椅喝着马爹利仰望星空,忽然心生感概——我这十年真TMD过得太没劲了,像个机器人,旅行目的地几十个只去过一两个,西甲联赛国家德比已经错过了n场,大学期间喝着啤酒通宵熬夜的滋味早忘得一干二净,一年下来陪女朋友逛街一次也没有。这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阿律把马爹利酒瓶砸碎,借着酒劲对着月亮高歌一曲:”再也不能这么过,再也不能这么活......”第二天,阿律就买了去大理的机票。接下来的两年,阿律吃喝玩乐逍遥天涯,把股票、K线图、财报都抛到九霄云外......
奉行严格自律,十年可以。二十年如何?三十年呢?
“我要自律。”这句话一旦说出口,已经意味着一件事——你的快乐银行产生了一笔新的开支。自律程度越高,这笔开支数额越大。然而,不管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幸福、快乐是大家公认的追求。所以,你必然要在某些时候进行找补。要么在工作本身,要么在工作之外,你总要找回那些丢失的快乐。否则,你的快乐银行账户就面临亏空。所以,从一个大的维度以及较长的时间跨度来说,高度自律者和其他普通人是一样的,你那些自律而乏味的日子,终究需要随性快乐的日子来中和。
话说回来,我并不反对适当的自律。我只是觉得,大家似乎太把这事当回事了。“自律”,适可而止为好。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千万别太勉强自己。
2017,如果我有什么新年愿望,我想大概是——尊重我的本性,善待自己。不强求,但也不纵容,过恰到好处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