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持续创新的社会。在当下的新形势中,职业发展所必备的技能与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所需的技能是相融合的。50年前,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学校教孩子去学习“事实信息”是合理的。但如今,比别人掌握更多的事实信息已经构不成比较优势,因为知识早已成为所有人的公用品。人们只需在手机屏幕上滑动几下,便能通晓古今。现在,成年人需要有能力问出一针见血的问题,对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进行协作和有效交流。上述技能是职业发展和履行公民责任所必不可少的部分。
这又是一本批判教育的书。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暑假里在学习的时候,听到好多的同事分享自己学校的事情,后来断断续续地自己又看了一些介绍学校教育的书籍,有搞教育培训的,讲教育改革的,特别是最近看了为孩子重塑教育的相关的报道,更觉得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为什么大家说的,和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见所闻那么的不一样呢?
我看到的现状是,上一个好的大学,和不上大学或者上一个三教九流的大学真的很不一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若是能真正考上一个较好的大学,人生的轨迹是真的会发生改变,享受的资源,眼界,见识,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其他的情况不说,即便第一学历不好,即便日后有考入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也会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我们都在说,未来社会看中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看中的一个人的创新的精神,只是这是上层社会才有的规格,对于大多数的现实,这只是发展的趋势,甚至是美好的想象而已。
是,我们每一个搞教育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培养的不是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见解。
在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真正做事的人没有发言权,那些在生面领导的人,有多少是真正在一线做事的呢。这种脱节,就是根源所在,若是仅仅想一想那是简单的,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但是真正在课堂,你才会发现,你也会烦,也会有情绪,也会被很多事打断思路,面对很多情况无可奈何,现实就是现实,这就是现实。也就是说若是大的环境不改变,大的社会风气不改变,而是单纯的提出怎样改革教育,这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教改这么多年不还是隔靴搔痒。
网上有很多言论说,读书没用,死读书没有,坐在教室里读那些教科书培养的都是一些书呆子。我先说,他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这种书呆子的读法,将来考取名校,才算是有了改变自己的敲门砖,奋斗很多年所有的积累,也许还没有别人的起点高。虽说,不见得不读书的人没有出路,可是对比下来,只是每个人的不同活法而已。
若是能选择,或是能重来,谁不想有灿烂的人生呢?可惜,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