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我学会了与自己和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年我33岁,从记事起我一直都在做自己,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我行我素。

不会奉承巴结,不会口蜜腹剑。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即便是做销售工作这三年多的过程中,我也没有改变太多的个性。

有时候工作之需,要给客户说些好话,陪些笑脸,但工作一结束,立马恢复原形。

因为我一直坚信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苦短,何必谈好别人而委屈自己呢。

按说,像我这样的性格应该很难有朋友吧!恰恰相反,我身边的朋友很多,同性异性的都有。

他们之所以喜欢和我交朋友的原因,我想就是真诚和真实。

因为这两个特质是装不出来的,相处久了,自然就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品行。

所以,要大胆做自己。

但最近我一直在反思,在总结自我。

毕业已十年了,我得到的,失去的,和想要的......很大一部分跟自己的性格有关。

在工作上不懂得变通就会失去机会,在社交场合不够迎合,就显得格格不入。在生活中固执己见等等,或多或少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所以针对过往的不足,我觉得在某些方面需要和自己和解。

因为有时候太坚持己见容易走入误区,碰的头破血流。适当的转变思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我的婚姻大事,曾今的我心高气傲,觉得自己一定要找一个高大帅气,玉树临风的儒雅之士,为我遮风挡雨,免我喜,免我忧。

但凡有一条不符合标准的都被我pass掉了。太过坚持自我择偶标准,导致现在的我还是孤身一人。

随着年龄,生活阅历的增长,不管从心里还是经济上,我已变得越来坚强独立,已经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来增加自我安全感了。

真切的明白,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我就是我的归宿。

这个时候,心态开始平和柔软了,渐渐的与曾今那个执拗,心气高的姑娘和解了。找伴侣更多看重的是人品,性格,是否对你好。只要满足这些,其他的都可以通过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而获得。

因此长大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想开了,思维转变了,便海阔天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