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孩童时代,没有太多的作业。每天把仅有的一点作业在学校做完,从家里出来到田地里面去玩耍,有时去山沟里面摘采野果,有时去麦田里和妈妈捡拾农民收割小麦以后散落在田地里的麦穗,有时玩丢沙包,踢扫把-因为没有足球。12岁上了初中以后,从家到学校也就1公里的距离,小伙伴们与我不走寻常路,而是创造困难地翻沟越岭,寻找乐趣。那时最高兴的是镇上每个农历初一、初四、初七都会逢集,就是农村赶集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身高只有不到1米4的我,小小的一个人随着一群小伙伴穿梭在人群中,欢乐的人挤人,闻着路边炸油条的香味、炒瓜子的味道、大叔大妈卖菜的叫卖声,买布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整个大街上人头攒动,有些地方烟雾缭绕;有些地方叮叮咚咚;最安静的地方当属镇上的新华书店。我们乐此不疲地穿梭在里面,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
当时我虽然号称学霸,但我并不爱看书,去新华书店只是买几本老师要复习题和新华字典。而只对于各种小说、儿童类的书籍全都没有爱好和兴趣,玩耍才是每一个儿童的真爱。学霸的形成只是由于竞争对手太少,我们村里全村只有三百多户人家,班上的同学八到十个人,而一个年级就只有一个班,全校也就只有40到50个人的样子。这些半百个人其实只用到四个教室,等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全校就只有三个教室了,因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一年级单独占用一个教室,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太不听话了。二年级和四年级一个教室,三年级和五年级一个教室,每个年级坐半个教室。你是否会觉得两个班级,甚至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起会相互干扰?其实不然,我们小的时候课很少,老师在给三年级讲课的时候,五年级同学上自习;反之亦然。总之挺新鲜的,有时候老师还让五年级的学生辅导三年级的学生,我们的小学也就那么过来了。现在村里的小学全部都拆掉了,镇上把附近各村的小学全部集中在一起。我之前所在的小学变成了村支书办公室,“他”变得小了,原来的操场已经不见了,原来的三个教室拆掉了两间,只剩下了其中的一个。
两年前,我与弟弟一同回老家给父母过60岁生日。我们两个步行到曾经玩耍过的田地里、山沟里重温儿时的记忆,我发了一句感慨“怎么看着印象中长长的巷子变短了、原来高高的房子变矮了、原来深深地山沟也变浅了?”,弟弟无意中说到,你当时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在1.3米左右的身高来了解的这个世界,现在我们都是1.7米以上的身高了,你的角度变化了,当然一切感觉就变小了。不信你蹲下来走两步看看巷子、房子和山沟,我真的蹲下来走了两步,内心感慨万千……我们长大了,确实“你们”就变小了!
下午陪老爸去集市上买了一些肉、白菜、萝卜、豆干和饼(一种火烤的白面馍)。街道还是原来的街道,而两边的建筑都有翻新和装饰,今天不是逢集的日子,马路上显得有点稀疏。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马路上不再是牛车、驴车和自行车的身影、声音,都换成了一辆辆的大众朗逸、桑塔纳、日本的尼桑、法国的标致、美国的别克车。路上偶有水坑,汽车也滴滴的叫个不停提醒着赶路和闲逛的行人。街面上原先印象中的布匹柜台、新华书店、羊汤面铺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果店、小超市、西安美食和各色满目的小商品店,许多的房子都重新粉饰,有了一丝汾城古镇,古香古色的味道。
返程的时候,我驻足在了汾城镇的鼓楼旁边,鼓楼也在2000年的时候翻新过,四边的大字全部流金溢彩。经查资料,汾城保留了从唐朝贞观年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的很多古建筑,为历史上“太平县”的县城所在地,古建筑面积有20,000平方米。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鼓楼的一楼有东西南北四个门,门上方均有四块石匾,东眺塔汾、西望姑射、南通禹畿,北临尧都;第二层南北两方各一木匾,南匾上书“太平古邑”,北匾上写“揽云留月”,极有气魄;鼓楼总共有三层,第三层的景观可览全镇。
而最吸引我注意力的并非鼓楼,而是他四周的建筑,小时候觉得非常高大的房子,依然耸立在鼓楼的四周。当时只记得这些都是商店,经济物资短缺的时代,一切都很稀罕,今天仔细看了一眼上面的文字,有“供销合作社”,有“五金交电化工营业部”,另外两边的字被广告遮住了,在“供销合作社”的下面,还有许多解放初期的文化内涵,老爸说这些建筑确实是在解放初期修建。下面的特色文字有:面向农村,发展生产,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治国。我现在还依稀记得,里面有卖衣服,卖布匹,有卖种子,化肥的,也有卖镰刀斧头的和学生文具的。再往前走,就是著名的“人民饭店”,饭店依旧在,只是旧颜改。抬头看,左右各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现在里面是被私人承包的鞋帽服装服装城。回望过去30年前,饭店门口人声鼎沸、羊汤热气、烧饼、炸油条、汾城臊子面的吆喝声、气味似乎依然有迹可寻。我只记得那是当时镇上最高档的饭店,而我从未踏足进去过。
现在的农村,许多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昨日看到在田地里干活的大叔就是30年前的同一个人,他已经将近60岁了,依然准时地开着他的三轮车去地里农耕、收拾庄稼,刚才又拉的粪车去施肥。我们小时候经常跟他闹着玩,偷几个苹果、西红柿、黄瓜,然后跟他玩猫捉捉老鼠的游戏。为了这个事情,他没少找过我爸、还有小学的校长。
而今看着他佝偻的背影谁又能想起他是三十多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我们从儿童长大了青年、壮年,他们就慢慢地老去了。还有原先的街道、巷子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你”变短了、变窄了,原先最热闹的集市也变得萧条了,与大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我们长大了,你就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