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19岁,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上学,今年大学二年级。说到儿子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不,中午12点15,刚吃完饭,儿子来了消息:"妈,帮忙买两本书呗"。我赶忙问是否没钱了,儿子说钱不多了,我赶忙转给他500元,儿子说不用那么多,114元就够了,我说余下的只管花,儿子坚持把余下的386元又给转了回来,说花完了再要。同事都称赞儿子的节俭,花钱不大手大脚,我也发现儿子大了,真的懂事了。
在儿子花钱方面,平时我和他爸爸从来没约束过他,只是有一个原则,该花的钱不能省,不该花的钱不能浪费。关于儿子买书,我和他爸从来不吝啬,因为在儿子读书方面,总觉得亏欠了儿子点什么,儿子长这么大,我觉得他没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小学初中疏于对他的教育,他读书很少,但儿子聪明,每每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感触比较深的文章,在写作文时总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上初中时曾还有小文章获奖,但毕竟读的少,基础薄,所以高三高考时,输在了语文成绩上。儿子立下志向要学医,值得庆幸的是儿子最终以540分的成绩被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但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被喜欢的第一专业中医学录取,而是被录到了针推专业。
上了大学后,因为喜欢医学专业,所以儿子学得乐此不彼。记得儿子第一学期放假回家,到市中医院针炙科见习,小伙子每天最早到科室,最晚回家,天天如此,我曾问他,作为一个见习生,为什么那么辛苦,孩子的回答让我感动,他说:“我要提前整理科室,给患者和老师一个舒心的环境,这样能减少患者的心理恐惧,也能让老师更专心教我技术;下班后我要整理当天所学,拿针给自己身上试扎以更准确找到穴位"。没想到刚上大学的儿子,竞然这么有想法。下班在家的每天晚上,儿子都关上门不知在屋子鼓捣什么,有一次我隔着门缝偷偷往里看,看到儿子床边摆着长长的针,身上的某些部位扎着针,看到这些不由得我既心疼也高兴,推门进去,说:儿子,给妈妈扎吧。儿子说:"针只有扎在自己身上才能有亲身体会,学会了才能给病人减轻痛苦。从儿子口中,我也了解了一点关于中医的小知识,什么梅花针,什么美容穴位等等。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就这样在儿子的忙忙碌碌的勤奋工作中过完了。
儿子性格外向,勤奋好学,上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时,学校有转专业的机会,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优秀的人,儿子由于自己的努力和专业优秀,成功转入了所喜欢的中医学专业,于是乎更是努力。从小到大,我和儿子之间好象不存在代沟,儿子和我无话不谈,儿子有什么想法,不管是关于学习,生活,交友,还是其它,儿子都愿意和我交淡,长此以往,儿子身上总存在满满的正能量,让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一第二学期期未,儿子又一次抓住机会,通过面试,笔试的层层选拔,幸运地被学校仲景班录取了。一路走来,儿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欣喜,虽然他上的仅仅是普通的一本,但至少他在不停的奋斗。
人都说富养闺女穷养儿,儿子自小就很懂事,从不无理取闹要不能得到的东西,记的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孩比他大一岁,当他每次骑着小自行车到我家玩时,儿子羡慕的眼光总是目不离车,但他从没要求我给他买。当我和他爸爸决定也给儿子买一辆时,儿子高兴地亲亲我和他爸,懂事地说有了这辆小自行车,以后不买零食了,长大后还要挣好多钱呢。我当时听了甚至有点心酸。儿子的懂事,得益于他奶奶的教育,他奶奶是农民,农民身上的艰苦朴素和节俭在他奶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和他爸爸忙于工作,白天时间儿子都是他奶奶带着,婆婆是个勤快人,带着孩子还去地里干些农活,还种些菜骑上三轮车带着儿子去卖,所以耳儒目染,儿子自小就特别知道挣钱不易,儿子的这么懂事,真的要感谢婆婆对儿子的教育,才有这么懂事的孩子。
这就是我的儿子,一个立志当医生的孩子,一个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孩子,一个正走在成为医生的道路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