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班级搞了一个晚会,邀请四位家长登台给自己的孩子讲心里话,每位限时3分钟。
老公早早地就写好了心里话。在家大声朗读了好几遍。可仍然担心忘词,我说,你只用做好你自己就行了。最后,他还是决定拿着一张漂亮的特质的稿子,念出来。
晚会开始了,气氛热烈而真挚,每一个节目都赢得了此起彼伏的掌声。
我旁边有一位女士临时写了给孩子的心里话的稿子。我看到,她特别标注了重点。
然后,有几个节目演出时,她躲出去背了一会。
晚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人来找到了这四位家长和四位孩子准备“讲心里话”节目。
四位家长站在台上,依次说出对孩子的心里话。
第一位家长是学霸妈妈,她很自信,寥寥几句,说了对孩子的更高的期许,这位妈妈很淡定。
第二位家长显然是一位细心又有文化底蕴的爸爸,从孩子小时的小事情开始分析,到慢慢长大后的事情,表达了忙碌的爸爸其实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孩子在台旁禁不住啜泣起来。
第三位,就是台下坐我旁边的女士,因为第二位的爸爸说的时间稍稍长了,她不急不躁,自然地等着。那位爸爸说完了以后,她和对方点了一下头,就开始讲了起来。在开头部分,需要鼓掌的一个地方,她停顿下来,大家立刻善意地给出掌声。整个过程,这位女士,自然而又流畅地讲出了对孩子的心里话。给人不刻板、轻松、愉悦的良好印象。
老公,是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他手里攥着稿子,大声而又抑扬顿挫地念着,我看到孩子低着头。老公说到动情处,放下了稿子,就像在家里和孩子说话一样,谆谆说出了给予孩子的期望。
晚会结束了,大家对“讲心里话”这个节目盛赞有加。
我一直在想,其实,演讲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每一个精彩的演讲都有自己的优点。
回忆整个过程,我看到了每一位演讲的家长都在登台前做了准备。
在演讲过程中,因为是给自己的孩子讲心里话,演讲者就会把注意力放到演讲内容上,而不去关注演讲的效果会不会得到更多人喜欢,这时演讲者就会放松下来,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登台演讲是一件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擅长的事情,演讲者从接到任务就开始焦虑,而如果,在演讲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且抱着做好我自己的态度,不过分强调希望通过一次演讲就能让大家对自己崇拜有加的话,那么,就能很好的克服演讲的焦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我等你,风里雨里
愿我们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
参考书目:
1、《如何才能不焦虑》 [美] 克里斯多夫·柯特曼,哈洛·辛尼斯基,劳里·安·奥康娜
2、20170628剽悍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