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王国”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古街北一公里。入口处有芭蕉河与毛石河两河交汇,以此为起点的毛石河顺弯曲河道平缓流淌,在其中约4公里河段上分布有大小水车300多架,被誉为“水车王国”。
河道清流如许,两岸田园秀美。河边绿杨、水麻、芦苇沿岸而生,河中沙洲、露石、菖蒲随处可见。奇峰白岩倒映水中,白鹭野鸭闲游水面。
沿河有古代抗洪设施两处,传统水利作坊遗迹两处,是一座天然原始农业水利博物馆。河道边有一处奇泉,当地涨水后发生断流的奇特现象,这种自然奥秘有待破解。景区内支流唐坪沟,系一峡谷,一道清溪在沟谷中成梯级顺谷流淌,形成多道瀑布。距“水车王国”核心区2公里,是清代贵州名贤、经学大师萧光远故里。
毛石镇境内大小山脉横亘连绵,山峦起伏,由基座相连高大挺拔的山峰和狭小弯曲的沟谷组成峰丛沟谷地貌。镇东部的白云台是境内最高峰,海拔1722米,西部大梨村的天生桥是境内最低处,海拔560米。境内山高谷深,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起自白云台向西偏南走向的山脉是乌江水系和赤水河水系的分水岭,山脉南水流入乌江,北水流入赤水河。境内有大小河流11条,均流入赤水河,是赤水河的主源头之一。
毛石镇有以遵义市为依托的区位优势,可开发探险、观光、科考、登山、游乐、野外生存、避暑垂钓、民族歌舞、度假休闲等类型的项目和旅游活动,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毛石河支流唐坪沟有杨家岩、飘水岩、锅底凼、岩灰洞等瀑布,其中飘水岩瀑布高约40米,形似一根银柱直泻沟底深塘,塘边一巨石,是天然观瀑台。瀑布北面山岩壁立,苍藤垂布,与南面树梢相距咫尺。若时至正午,又雨霁云开,溪水涨发,瀑布冲激增强,水花飞溅,水雾升腾,则有彩虹形成跨越两岸。锅底凼瀑布在飘水岩上游密林之中,游人到来,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瀑布在一石槽中形成,石槽像剖开的胸腔,水在石槽中流泻,冲激在半中一石上,折流像渔人撒网再冲入潭中,激起水花如莲花开瓣。东距锅底凼200米有麻湾洞,洞内钟乳石密集,造型各异。北距杨家岩瀑布百米,岩壁上有古岩洞囤寨遗迹,洞口石墙尚存。唐坪沟两岸山高林密,四季葱茏,飞瀑、碧潭各臻其妙,林木岚霭异彩纷呈。
筒车是利用水力运转的原理。让竹筒取水,流水自转导灌入田,不用人力,亦称“水转筒车”.据史料记载,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王祯所著《农书》中有详细描绘,它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筒车在毛石郁郁葱葱的山间、溪流小河上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传承着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而今筒车这一古老的提灌工具已经多数被现代化科技所代替,原始的提灌工具濒临消失。只有在遵义县毛石镇一条小河两岸,老祖宗创造发明的这笔珍贵遗产依旧在支撑着山里人家的农业基础,成为人们没有完全放弃的提灌工具。
这条小河名叫毛石河,这里的人们都把筒车称作“水车”,据统计,这里的水车数量高峰时多达300多架。遵义市相关部门考证认为,毛石河沿岸大量使用水车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明末清初。而在当今生产工具和生产力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这里仍保留着规模庞大的水车群,非常罕见,毛石河也因此被誉为“水车王国”。
“整个毛石河段,有200余户村民是靠水车进行提灌。”据《遵义县毛石镇志》主编萧汝国介绍,这一带水车如此密集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水利发展的相对滞后。
水车是一种利用自然力提水的工具,有车桩、车轴、车杆、车舷、车筒等构件,建在河流岸边,拦河水增流速冲水车转动,车舷上绑扎车筒提水。这些水车多用当地的水竹、斑竹圈围、捆绑、连接而成,竹的水轮、竹的骨架、竹篾绑就,全竹制成的水车在流水的冲击下,不舍昼夜地转个不停,清清的河水随着水轮的转动,依次从竹筒中倾倒进岸上的水槽、水沟,流进田地里,浇灌着庄稼。
古老的水车和河道两岸美丽的田园风光每年均会吸引大量游客到此游玩,以观水车和感受原生态农耕文化为乐。
如今,这里坚持用古老提灌工具的人家正逐渐减少,由于水利设施的逐渐改变,大部分人家已经放弃了这种提灌方式。再过几年我不知道这一古老的提灌方式是否还能坚持下来?
黄宗孟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