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过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我渐渐发现有价值的话都是谦虚的,庆幸我国这方面都做得不错,只是“这不错”很多时建立在帮人斟酒的层面,这也好起码把人际关系搞好,人际关系搞好才能把前途变成钱途,但人际关系也不能搞得太好,不然像三星的掌门人李在镕。
所以要找一个平衡点很重要。
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奇怪的是工作方面这度侧了重点,我们很奉承“一技之长”或者说有了“一技之长”你才能有工作。矛盾的是,我们一直以来除大学的专业性知识属“一技之长”,其他的学习更像告诉你,“你的智商不够,还需要充值。”
更矛盾的是一技之长也会害惨不少人,以下是一技之长的百度解释:“一技之长指拥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我的理解是譬如我写作还行,我从事关于写的工作,有些人画画不错,从事设计。
这点大家都没有异议。
可按照这方式执行,人生未免过于单调。继续以我为例,我不是我不热爱写作,可要我一直写下去,我又回到曾经抛出的一个问题:“知识是解放人生,还是束缚人生。”
如果我不是写作的,我从一个高大上的专业毕业,读法律,还生处于北京,按道理我找的工作一定要与法律相关。
这样下来很显然被束缚人生,虽然当初选择是读法律,但这次选择不一定要注定这辈子都干这个。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为啥这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出来后会选择做些平常人觉得跟他们身份不配的工作,譬如:养猪、耕种或者卖面。
去年12月,我去了一趟北京,北京不缺烤鸭,却缺少一碗好吃的云吞面。
北京也不缺律师,缺能随心而行的人。
2
然而一技之长,要多长才肯罢休。我要写得多好才肯罢休,还是写这个动作,压根没有最好,你能坚持下去就已经很好。所有的行业也大抵如此,没有最好,你能坚持下去,经验是能够活久见。坚持得足够久,没有成就似乎能被誉为“工匠精神”,中国如今很流行日本的“工匠精神”,尤其手机厂商,似乎对一件事坚持10年8年就能把自己吹捧得附有工匠属性,算起来我写作也有8、9年,但我从来不会吹捧自己有工匠精神,一方面我不配,另一方面我不太喜欢工匠精神这词,它太过狭义,不符合眼下的氛围。
互联网发展得太快,上周写了一篇文章《时代发展得太快,能更上的只是一厢情愿》,工作也是如此,专门研究一门技术,未准下次时代淘汰该技术就等同淘汰了你。当人工智能发展得足够成熟,无人驾驶会淘汰司机,大数据会改变很多行业,譬如股市的app会越来越精准、智能医疗设备比医生更懂得对症下药。
再举一个比较现况的例子,以往诺基亚时代,手机芯片各家都是自行定制,自从高通的介入统一了市面大部分的手机厂商芯片,你有一技之长,但这一技之长远没以往吃香,这“长”也不足以让你横过海峡,到美国高通上班。
3
所以“Stay hungr”,显得更符合眼下的氛围,保持饥饿。一个人饥饿会吃饭,但吃饭不是纯米饭,饭桌上有不同的菜式。
说白了就是保持对事情的热爱,这份热爱并不单一,不像Rose only那么矜贵,一辈子只允许送一人。
它该是多样,像生活,生活里你喜欢的偶像可以很多,你既可以喜欢李敏镐也可以喜欢孔侑,你既可以喜欢杨幂也可以喜欢赵丽颖,你既可以喜欢郭敬明也可以喜欢郭栩鹏……所以近半年,我开始有了ABC计划,想了想还是不要叫ABC,读起来太像护舒宝的牌子,姑且叫ABD。
A:是你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你眼下认同的工作)。
B:是你感兴趣的事。
D:是最糟糕时的备用方案(一无所有后,还能靠这生存的技能)。
这三者是不冲突,譬如以往我写稿,我很想限定自己走一个方向——我只写小说或写散文,又或者韵脚词。
因为市场上很多作者在创作方面都比较专一,我也曾说过自身存在两种极端的性格,要么幽默要么悲伤,它们无法平衡,所以曾舍去过幽默,鉴于幽默的风格容易破坏细腻的文笔。
可近半年发现舍弃不了,它与生俱来,我的人性如此,所以最近别人看我的文章忽然觉得有着两种风格,别误会我的公众号还没红到需要别人代笔的地步,我也没差到需要抄袭,幸好这两种风格不冲突,它们所表达的事物各有不同。
故事类偏向严肃文学,生活类比较随意,韵脚词则煽情。
这些我都接纳并一同发展,渐渐发现,有人会喜欢看我写的故事,有人只喜欢看我的观点,有人也许只想读读我的韵脚词。不管怎样,我都会努力证明你们没有喜欢错。所以生活上,每个人都能够发展更多可能性,这绝非三心两意的表现,而是你真的hungr。
还有你要相信所接触的知识是能够串联并互补。我创作上的活跃思维能互补我的B计划运营、设计。我写作上的观点能够让我对一个熟悉的产品输出不同的观点。电子产品,影评。
这些看似都是很初级的影响,都会随着接触越来越多形成一个矩阵,形成不一样的我。
4
因此相比一技之长,我希望把自己更多的欲望激发,就像每个男人不可能只喜欢一个东瀛女优……
若然你在一个行业呆得足够久,期间也没B计划,你的人生很快会被钉在该行业,这不是褒义,我身边有不少不想做眼下的行业却没能力甚至没勇气转行的人,他们的心态渐渐变得“无所谓”,继而不温不火,唯一学习的动力只是看心灵鸡汤激励自己,来告诉自己,“我并没那么糟糕,我有的还是时间”。
恰恰鸡汤喝多,会自欺欺人,在学习层面上,我认为最好的鸡汤不外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能它太旧也有点老套,已经没有人相信,但要做到这句话,背后必须要“stay foolish”保持愚蠢,不然你以为你爸爸是阿里巴巴,你妈妈是老干妈,你有资本继续闲下去,久而久之,你有的只剩悔意。
无尽的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