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就是一个里程碑,我在简书也摸索到了更多的操作方式,第一个便是文集的设置,于是我设置了适合自己的文集,而且文集名称还有点文艺风:
《一同成长进步》:收录第一年书写的450篇文章,留作纪念。
《写作是心灵的修行》:把平时写作的感悟记录下来。
《阅读丰盈内心世界》:记录一些阅读中的趣事和生僻知识点。
《生活随笔集》:多半都是碎碎念。
有了这些文集,我的每一篇文字都有了归属,就像每个儿子父母都给买了房子。
写作第二年的开始,我还在简书瞎逛的时候,因为欣赏友友们的文字,尤其是欣赏@从容小主的文章,并且留言亮明自己的观点,有幸和她有了交集,并且私信分享了彼此的写作状态,那时候我日更平均3000字,被她邀请进入了文学群。
我进群的时候,群里已经有38位群友了,我便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友友们一起坚持打卡。
偶然的时机,我在群里分享想写一些亲子教育的题材,但不知道怎么下手,小主鼓励我:“写成小说!”
天那,写小说,那是多么高大上,我怎么行呢?
我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快乐人生老陈的《长风当歌》正在推进,我就依葫芦画瓢开启了《成长路上不孤单》。虽然不懂章法,但孩子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就这样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魄力写完了这部系列剧。
后来被师友@低头垦荒整理成音频发给了我,第一次听自己的文字竟然有满满的成就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初恋八年》、《八人组合》、《婆婆也是妈》、《军垦二代现状》、《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顺利而出,不过都是短短的几千、几万字,但是都能顺利写完。
开头顺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于是我便飘飘然了,紧接着《那年那月》、《父亲和他的兄弟们》、《铁杆兄弟》等系列剧又开笔了。
当时的头脑简单,认知局限,当时就觉得我在简书里写文,没有熟人,就实名制书写。
我的想当然忽略了网络的强大,没多久就有熟人找上门了,电话打给先生的:“我在网上发布的文章里看到了我的名字……”
我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赶忙接过电话道歉:“文章是我写的,我隐藏起来。”
“没事没事,写得挺好的。”他就是《铁杆兄弟》中的一位,也是先生的铁哥们,这事就不了了之。
每一部系列文3——5万字已经满足不了我的胃口了,就想着写长一点的系列文,于是《解忧杂货铺》的题目就出炉了,其实我是想借鉴《解忧杂货店》用书信的形式书写亲子成长中的困惑的。
也许会有人困惑,怎么想到用书信形式呢?我有长达几年的写信经历!
刚上高中那会,zi wei fan ji zhan 接近尾声,为了安抚在猫耳洞驻守的官兵,我们学校有书写书信的任务,每个班级每周必须上交一封书信。班长彭柳军不知道偷懒,还是担心影响学习,就把每周写信的任务交给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写呗,谁让咱和班长是工作搭档呢?
刚开始写信有点困难,毕竟是写给陌生人的,虽然他们的事迹很感人。后来变成了写回信,兵哥哥的回信拿到手,再写一封即可,有了参照物,写回信就轻松多了,有时候趴在饭厅的窗台上,一封千字回信就洋洋洒洒完成了。
虽然写了那么多信,高考时作文并没有成为我的加分项,多少还是有点遗憾的。
异地恋三年,通讯不发达全靠书信联系,两地书成了唯一的精神食粮,书信倒是写了几百封,初恋也没有修成正果,毕业后,他听从分配留在系统内工作,我则有了自己的归属。为给过去彻底告别,下定决心烧毁了所有的信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持续写作中,不断尝试着,自我挑战着,写完《解忧杂货铺》也就8.7万字,感觉不满意,好像还少了点什么,于是继续挑战系列文《37年老程新疆创业路》。
主人公老程是生活中的熟人,18岁的时候凭借修表、刻章的技术只身前往新疆创业,险象横生。
八几年新疆还相对保守,兵团的年轻人基本穿父母的旧军装,铁路子弟也穿父母淘汰的工装,即便是附近的农民子弟着装也很普通。
可是当年的小程手提一皮箱零件,戴着蛤蟆镜,一身白西装,皮鞋铮亮,头发梳得苍蝇上去还要住上拐棍,多显眼!刚下火车被看不惯的本地小青年一顿胖揍!拿他的话就是:“新疆人民太热情,刚来就让我的嘴唇变香肠。”
18岁一只皮箱到55岁事业有成,虽然他站在了政策的红利上,但个中辛苦自不必说。有辛苦付出,也有打击,甚至是亲情的撕裂,还有情感的危机,以及子女成长的困惑。
虽然是熟人,他的创业经历我是看着一步步发展的,不是细节问题只是聊天中听了一耳朵,毕竟还有政策性的东西,这个度很难把握,毕竟跨度37年。这些政策行的东西必须百度、考证。
老程出身四川,虽然从8岁离开家乡,毕竟那边还有父母、亲戚、手足,不可能没有联系。
四川的生活习惯、地理、气候等人文特征我把握不太准。只能耐心收集资料,然后再把这些资料柔和到文章中,还不能落差太大。
这个系列剧跨度有点大,有需要时时补充资料,推进有点慢,大约用了45天的时间才完成。
无论如何,没有烂尾,我不允许自己的文字烂尾,犹如现实生活中的我,不管是做什么工作,还是想做什么事,只要开始必须完成,结果怎样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也就是所谓的“先完成后完美”。
磕磕巴巴写完最后一章,我长长松了一口气:我尽力了,也完成了!
《解忧杂货铺》以9.7字杀青,这是我写作两年来最长的一部系列剧,也是我写作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