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日,罗胖的跨年演讲是在值班室看的,当天看完,我做了两件事:卸载了欲罢不能的手游《王者荣耀》,在日记本书记下了一句话“做更好的自己”。这次打鸡血的效果坚持了不到一周,一切又归于平淡,以前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做更好的自己”成为一纸空文。
2007年4月8日,参加了李笑来老师的线下大课 ,“成长”这个想法又一次被激发出来,直接的行动是主动选择并加入了“007”。从5月7日第一次作业雨到现在已完成作业12篇。中规中矩,没有因为迟交、晚交而被罚,也没有请假而少写少交;但是加入“007”伊始的激情有所淡化,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写,写完基本没时间认真修改,交作业后很少参与点评,甚至对战友对自己的点评也没有认真的去对待,对班群里的信息关注的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不会主动去关注本班战友的分享!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一件事:如果不主动去改变,写作可能会变成你生活中的负担,写作不会带给你“成长”,成长也不会在你身上真的发生--------
2016年2月26日开始关注《得到》,2016年8月3日订阅了第一个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2016年9月6日订阅《王烁-大学-问》,2016年12月31日订阅《郝广才-今天》,2017年 2月24日订阅《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2017年3月14日订阅《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2017年3月31日订阅《熊逸书院》,2017年5月28日订阅《每日听本书》,2017年6月1日订阅《严伯钧-西方艺术史》,2017年6月8日订阅《罗永浩》,2017年6月15日订阅《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2017年7月4日订阅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2017年8月4日订阅《王煜全-全球创新260讲》。到目前为止,共订阅了11个专栏,加上每天听本书,每天《得到》上的学习内容基本上学不过来,最多就是用2倍速把《今日学习》的内容过一遍,真正能转换成知识和行动指导的少之又少。
最近看了“核聚”老师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面的观点把我震撼了,大致如下:
该学的东西,没学,是悲剧。
不该学的东西,学了,是悲剧。
学到了重要的东西,不够重视,是悲剧。
学到了许多假东西,是悲剧。
假学习,是悲剧。
学习效率不高,等于浪费生命,是悲剧。
学的东西,没用,是悲剧。
学的东西有用,但没用好,没用尽其用,是悲剧。
必须学的东西,没有用有用的方式学,是悲剧。
把自己学糊涂了,甚至学傻了,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习不等于成长,自以为学习了,把学习当成解决“成长焦虑”的唯一办法,往往是把“成长”变成了口号。
这么大的问题摆在我面前,我该怎么办?
痛定思痛,给自己一些面对此问题的思路,供以后解决问题打些基础,通过不断尝试迭代解决。
首先,要认可自己对“成长”的强烈需求和通过学习自己得到的成长。“成长”是进取心的体现,是方向性的。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讨论要不要学习要强太多。
其次,要直面自己现在低成长率,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自我成长体系这个客观现实。剥离焦虑感,慢下来,停一停,想明白,再去做。试一试哪个方法好,适合自己。
最后,关于“什么重要”“什么最重要”一定要好好研究。每时每刻,每句话,每个行动都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想好了就去行动,实践中不断纠错,完成后认真思考,复盘。
“成长”中有很多方法,每个成功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成功。你的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还需要认真研究,也许是长期的研究思考。以下可做参考:
①认真对待“核聚”老师的思维编程课,系统提升自己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实现指数型成长模式。
②研习李笑来老师的人生观,方法论。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处事原则,记录并不断修正,真正按原则来办事,提高效率。
③重视“得到”每一个订阅专栏中老师的思想路径,多思考老师们在讲什么,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④把学到的知识记录,分类,统计。可以不做,不学,做,学,就要认真对待,不要骗自己,为了满足虚荣心和缓解焦虑感而盲目追赶。
⑤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精进。现在面对很多问题,孩子的问题,工作的问题,老人的问题,发展的问题,财务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自己的成长问题。
正确有效指数成长可以解决现在面对的绝大多数问题,但如果“成长”成为口号,中听不中用,不但影响成长,还会成为你生活中矛盾问题的孵化器,不要让“成长”成为口号,因为你负担不起这后果。
以上所有,我可能都只是说说而已。但因为我思考,也会有所不同。告诉自己,每一点改变都让你自己不同,相信积累的力量,相信复利,指数型增长模式,让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