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议论比较火的话题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很多人评论说,自己就是当代的孔乙己,所谓的“大学生”的标签就是我们当下的年轻人“脱不下的长衫”。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接受过教育的所谓“读书人”,同时也都是不能通过读书获得体面生活,然而又具备高自尊心,不肯低下头做所谓的“不是大学生该做的工作”。当年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多年后,自己也成了“孔乙己”。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其实高考已经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高光时刻了,以后的自己,将再也不会有比高考时更大的光环了,虽然残忍,确是现实。与其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不如坦荡的接受当下吧,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的人生,其实不过是一场体验而已,何必太在意自己是主角还是配角呢?
托马斯·卡莱尔有一句话流传甚广:“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想能认识到自己是当代孔乙己的人,大多可能都在深夜痛哭过吧,何况人生是自己的人生,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认知。在我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是一场从哭着出生到最终在哭声中走向死亡的旅程。有句话这样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程。”无论来还是去,都是一场经历罢了。就像贾宝玉含着玉来到人世间,历尽悲喜的一轮;就像基督山伯爵为了复仇,苦心经营的一世;就像苏东坡辗转流离,痛苦却豁达的一生。所以,从生命的大前提下看,是不是孔乙己,能不能脱下长衫不是最该在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哪怕穷极一生,只能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接受自己平凡,也许是我们该修炼的功课。
坦然接受当下的自己绝不意味着“躺平”或者放弃,而是不做过多的精神内耗,把当下自己能做的事情尽全力做到最好。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不会放纵自己,让自己失去努力的理由。有人会说“我们不过就是当代的祥子,祥子过得穷困潦倒,他到死都认为自己过得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祥子的悲剧当然有时代因素存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剧。就像祥林嫂再怎么勤劳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最终悲惨离世。如果都这么消极的看待大环境和自己的命运,那确实也没有奋斗的理由。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就像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开头中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虽然小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但我认为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当下的社会。在时代面前,个人命运仿佛车轮下的蝼蚁,但蝼蚁同样有自主性,如果一味地以被碾压作为对自己命运的认知,那么什么时候能动一下自己的手脚,挖开一条通向自由的路呢?大环境是当下的每个个体都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但选择改变自己的心境,让自己在没有太多心理负担的前提下尽量给自己搜寻更多的出口,我想可能是最适合个人生存的出路。
人生如戏,无非是各种场景下不同的表演而已,当下的每个人都有多种身份,是儿女,是父母,是伴侣,是消费者,是商家……对于不同的角色,可以入戏,也别太入戏,一旦认真沉迷其中,最终会发现迷失了自己,肩上抗的是比蝜蝂更多的重担,最终会压垮自己。优秀的演员,演戏时入戏,最终也能及时抽离自己,适时投入另一个角色。如果世人都像程蝶衣,确实活得纯粹,可也很容易心力交瘁。当你觉得太累了,适当的停下来,享受下阳光和微风,你会发现,温暖的阳光可以疗愈心灵,轻柔的春风能吹散疲惫,大自然本身存在神奇的力量。身处在大自然中,你会发现,除了生死,一切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太阳还是会每天东升西落,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我的成功或失败而有任何的改变,想到这里,又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生命这场远行,有的人可能背负了太多的痛苦,一路走的无比艰辛,每一步都是带着血和泪的苦楚;有的人可能轻装上阵,什么都不带,不是他没得带,而是他内心通透,他选择放下。不信,你看他的身后,在他走过的路旁,除了欢声笑语不是也有很多辛酸和无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