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的过程里,一直在思考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也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为什么得到的老师们在知识结构上如此的完整,而且他们在讨论一个观点的时候,背后有完整的背景,独特的论证还有非常充分的想法,把整个概念的结构能够透过非常有系统方式表达出来。但是自己在念书或学習的时候,总是见过就忘,而且非常的不完整也没有什么样的系统,导致于这些结构都是碎片式的,没有办法有效的串联起来,要提取的时候总是非常困难,感觉非常没有系统,而且没有效率。
几位老师的文章里面都有提到过如何解决这一个难题。比如,在古典老师的文章里,就有讨论到,所谓的知识晶体的概念,就是透过系统化的方式将各个知识变成知识晶体,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结构,能够方便提取。另外在吴伯凡老师的文章里,讨论到所谓的知识抓手的概念。在读书或学习知识时,一定要找到一个知识的抓手(一个故事、一个观点、一句话)这样才能在脑海中把知识点串联起来。
例如,逻辑思维之前有一集讲过“战略”这本书,利用围棋跟象棋来举例子,非常形象的来说明战略与战术的差别。我们在下象棋的时候,头脑里一直出现一个词,就是“将”。将死他,就是一招让对手完全失去反抗能力,自己也就获得了全胜。我们在下围棋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如何把对方搞死,而是要尽可能让自己的子多。用一个很简单粗暴的比喻,就是拳击当中是以点数取胜,还是一拳击倒。围棋更强调点数取胜,象棋讲的是一拳击倒。这两者的差别有点类似于战略和战术的差别。我们还可以说,战术常常是单次博弈,而战略是多次博弈。在制定实施一个战略的时候,应该想到的是如何玩下去;战术常常是如何不玩下去。在这个意义上说, 战略首先是要寻找一种均势 。为什么要寻找均势呢?就是只有在这个均势里,你才能够继续玩下去,同时谋求某种持续的优势。
以这样的一个故事来做比喻的话,就可以把战略跟战术的这个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我们脑袋里面形成一个知识晶体,或是知识的抓手。透过知识结构完整的连结,可以很容易可以抓取出来。在日后我们如果思考到这样类似的一个观点,马上可以回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想到围棋与象棋这个形象的比喻,立刻可以分别出战略与战术的差别。另外如果我们要描述这样的一个概念,也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讲述给予别人听,让人可以很容易的了解。
我想这个方式很容易就可以让我们的知识在脑海里面串成一个面一个结构。而不是散布在脑中的各个点。透过刻意练习不断的强化我们脑中只是晶体的结构,也不断的加强知识抓手的数量。这样一来,对于知识的提取,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知道了这个方式,就应该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练习,不断的践行,在我们脑海里面的知识结构就会越来越完整,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我们的认知模式就能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