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一本职场沟通非常实用的书:《沟通的方法》,作者是得到APP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
书中将沟通这种特别主观,与性格、思维强相关的个人能力,以一种结构化、工程化的方法来总结和沉淀。如果学完愿意去练习,让“社恐”也能化被动为主动说服别人,让“老实人”也能将即兴发言和闲谈完成的闪闪发光,如同整本书在传递的:你也可以。
沟通不是说漂亮话,脱不花从头至尾不断的在强调: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任何事情,只要你不关闭沟通,就会发现:天地自宽。
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通过结构化的拆解和方法论将现实中复杂的、综合的场景以工程化的思想去解决个性化的问题。
全书分为6大部分,24个章节。从沟通的第一步如何倾听开始,到沟通三大原则,别犯低级错误。第3-6部分将沟通分为18个具体场景,从破冰到辅导,从批评到主持会议,从道歉到拒绝,从即兴发言到闲谈和汇报工作,作积木式的拆解。
里面也有很多我非常赞同的价值观,比如:凭什么我在沟通中一定要积极主动?不凭什么,因为我们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
今天介绍前2部分入门基础,和职场中最常见的主持会议场景,其余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读。
基础1:先听
沟通不是通过滔滔不绝的说来掌握主动权,是通过信息交换来消除盲区,扩大共识。
第一步是听,听话听音,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书中给的解法:结构化倾听,有以下三个要素:
1. 情绪:情绪是心理感受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第一个需要抓住的东西。它通常隐藏在话语中,需要我们主动识别。识别方法也很简单,有一些路标词:“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一直”。比如跟你对象约会迟到了,她说:你每次都迟到。是事实吗?很可能不是,她不是在陈述事实,只是在宣泄情绪。如果这时候你非说,我上次没迟到啊,完了,原地爆炸。
2. 事实:给出了哪些基于事实的内容,简单的识别方式:who , when,where,what ,如果缺少这些要素,并且对方有“我觉得,我认为”那大概也不是事实。
3. 期待:期待是对方的真实想法,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想解决什么问题。这需要结合上面的情绪和事实加以判断,因为只有明白了对方的期待以后,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很多时候对方的一两句话不足以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时候就应该使用:反向叙述,
这个方法在工作中对接需求的时候,非常有效。它同样有三要素:
1. 响应情绪:排雷的过程,因为情绪的存在增加了沟通的难度,也是沟通的干扰信息,所以需要把这个处理掉。关键点是:点破和肯定对方的情绪,比如不要说:你别生气。因为这是在否定他,如果是极端的情况,对方会想:你都迟到了,我还不能生气了?正确解法是:我知道你很生气。
2. 确认事实:接住情绪后不要纠缠,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最主要的信息是在这个环节挖掘的:用我们自己的话将理解的事实部分重复一遍,让对方确认,如果不正确,也可以让对方继续再给出信息和修正。这部分对方会感到被尊重和掌控感。
3. 明确行动:这一步是沟通的关键,可以将对方的期待转化为我们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每个沟通都是有目的的,即使是闲谈,也是以增强关系为目的,会有下一步行动。你看,沟通的确不是说漂亮话。
基础2:再说
沟通的三大原则:开放性、目标感、建设性。
开放性:开放性不是包容一切事物。是 扩大共识 + 消除盲区。检验一个人沟通的开放性是他有没有从对方那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输出更好的东西。心理学上有个工具叫乔哈里窗,开放性的沟通就是不断消除我的盲区、你的盲区、我们共同的盲区的过程。方法有少说“你”,多说"我们"、把自己变成责任主体、用万能接话“是个思路”、“有启发”的结尾,不关闭下一次对话的可能。
目标感:沟通中你有目标,就掌握了主动性。目标感是想方设法实现你的目标的能力。当然目标感绝不是“霸道”和“死缠烂打”,它考验的是如何在更高层次统一双方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案力的能力。
建设性:建设性不在于提出什么创新的想法,它是把沟通导向行动的能力。如果是难度比较大的沟通,可以用最小化行动开始。假设会议上定义了一堆todo,那谁来落实,落实的时间是什么,什么时候做下一次阶段性的沟通,这就是把沟通导向行动的最小化。
下面重点介绍这个场景是因为最近组内的小伙伴反馈会议效率低,正好这是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场景:主持会议
会议主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是:主持人。
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和决策者要区分开,如果是决策者主持会议,很可能导致大家不敢发言,不能达到会议目标。而主持人的作用是牧羊人,需要把羊放出来吃草,并且把羊赶回羊圈。
18个沟通场景中,书中都会给出一个简单的记忆公式:主持会议 = 行为设计 + 全程控场。
1. 行为设计:行为设计是根据会议目标,设计场地、时间、会议室、会前规则等要素,去影响参会者的行为。其中规则制定一定要在会前,比如关于迟到、发言时间管理、会议材料准备等等。
2. 全程控场:会前、开场、会中、结束四个部分
(1)会前积极跑动,和最重要的人达成共识,甚至避免冷场安排发言内线,在议程的时候要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个
(2)开场赋能,主持人的开场白,需要给大家传递我是控制程序的人,介绍议程,界定规则,强调会议目标
(3)会中敢于干预:出现冷场可以分组讨论,提醒时间,关键时刻敢于叫暂停,吹犯规
(4)结束时出口成章:口述会议纪要、关键决议的责任人、时间等,最后关闭会议。
最后,学习不是最重要的,练习!练习!练习!
前几天组内的一个小伙伴通过积极的会前跑动,在15分钟内完成了一个有质量的,OP/RD/QA三方参与的技术方案评审,并且达成了下一步行动计划,效率爆棚,这就是一个会议主持的goodcase。
我建议他做一个总结,并在组内例会上花10分钟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其实这个是我的有意为之的练习,我在应用书中18个场景之一的“激励”的方法:
激励 =及时赞美 + 行动建模 + 反馈闭环。
我的“及时赞美”,让小同学感受到被看见,他的分享总结,就是这次会议主持方法论的“行为建模”,是可以复制给其他同学的,后续其他同学的应用,就是对这次激励行为的“反馈闭环”。
我的解读比较干,书中提供了许多场景化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大家理解,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