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文艺感十足。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这天深夜,见一朋友的朋友圈说,“看完这部影片,哭得稀里哗啦。”
呀,这应该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吧。便问,影片叫什么名字?
这位朋友当即发了影片的链接过来,叫我看,并说,看你能不能哭出来?
我也很好奇。于是,当晚夜班中,在精神倦怠下看完了这部名叫《隐入尘烟》的影片。
早上,我发了一条信息给这位朋友。说,看了,没哭。
接下的晚上,我和这位朋友在微信上说到拉萨疫情的情况。末了,这位朋友笑着问我:“你看了那个电影好看吗?不好看吗?”
我回复道,“同一影片,观后我们有很大不同的反应。除了个体本身存在的差异外,我想主要的是我们现在的环境、生活的不同才这样的吧。影片中的生活,我比较接近。大概是因为这样,才不至于那么容易感动。而您,除了善心悲悯,大概也是您的生活离影片生活存在现实的距离。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这样?”
我倒想听听这位朋友:是影片的哪个地方让她哭得稀里哗啦?这位朋友认真谨慎地说,这个我要想一想。哈哈。
也因此上,才让我想到来写一写一些观后的话。
故事很平常,人物普通。没有离奇的情节。如果你没有心情,看到一半或许就走开了。
讲的是西北农村,一对底层男女的爱情、生活,以及他们生活下的时代,社会环境。表达一种对人的生命、命运的关注、关怀。
女主人翁曹贵英,有点弱障,患尿失禁毛病,不能生育。跟哥嫂生活,住漏雨的棚屋。处境可想而知。
哥嫂作主,也是想扔掉这个拖油瓶包袱,把贵英介绍给相邻的马有铁。马有铁行四,人称马老四。马老四孤家寡人,俩个哥哥早逝。老三生活不错,但跟老四没多大关系。兄弟之情,到长大各自生活后,不过如此。马老四住在一间废弃的土屋,与一头驴作伴。这不,与贵英还相当匹配。自然成了,便结了婚,但没有自己的房子,借住在别人弃住的空屋。
从此,贵英和老四俩人生活在一起,有了人照顾,疼爱。不管怎样,比一个人的孤单寄人篱下要强。一起养鸡喂猪种地,就算穷,也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相依为命,情感精神有了依靠。傻人有最真的情感,在于聪明人身上就很难。
因旧房拆迁补助,不得不搬出借住的空屋。驴拉着板车,全部家当,搬家。居无定所的马老四决定盖自己的房子。和泥,做砖,砌墙,全由他们俩个人出力。辛苦后,总算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新房子里孵小鸡,坐在土场吃面,鸡在脚边转,边吃边挑点给鸡吃,听夜虫在四围唧唧。也是挺温馨的。
俩人种的粮食,除自己吃,还卖了钱。谈不上富裕,基本温饱。这样的生活状况与我们小时候的农村差不多。种田种地住土屋点煤油灯,都不算什么。只要健康,有得吃,一家人在一起,就很满足快乐。
至于马老四为种粮大户献血,我看是一种讽刺。马老四无多话语,献血就献血呗,就像吃馒头拉屎放屁一样是平常的事。表现出人物纯朴的性格。说是为了种粮大户好起来以便还租户的租金,这点有待商榷。马老四,一个普通百姓,有这么伟大,境界有这么高?换我,我才不给这种人献血呢。从这一点上说,马老四有他的麻木。被兄弟支使,揭示人情世俗,也更加表现出马老四顺从柔弱的性格。
最后,贵英失足掉河里淹死了。马老四失去了希望。自己盖的房子,兄弟借上面拆迁给补助说有新房住,也被推掉了。把粮食全部卖掉。放走一直陪伴的主要财产驴。一个人来到沙丘,荒茫茫的世界,一个弱小的身影。
这是影片主人翁最后的结局。
马老四在贵英死后的举动,显然十分反常。表现出一个人对生活失去希望,决心赴死的打算。正如网上留言,“我想我可以一辈子生活在冷漠与孤寂之中,如果我不曾真切的体会过温暖与陪伴。”
是的,有了贵英,原以为生活有新的开始,可是,一切努力和希望,都挣不过老天的安排。实在令人颓丧。
影片结尾的处理,让我想到郁达夫小说《沉沦》的结尾。有点貌似。好似在控诉着什么,让人沉重,令人思考。
这部影片的成功,我想在于一种回归。对自然,田园,质朴,简单,真实,爱情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