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最大的连锁量贩式超市Costco在中国大陆的首店开张。一经营业就遭爆抢而提早停业。开业首日就停车排队3小时,结账排队2小时,抢到烤鸡就成了人生赢家。
意向不到的是,即使第二天商家采取限流,也阻止不了消费的热情,有人凌晨就前往排队。五粮液、茅台、香奈儿、爱马仕、这些平日里摆在精品店里的奢侈品,在超市大卖场里眨眼被秒抢。
即使是开学季的到来也一样没有减少抢购大军的数量,据前方小伙伴报道,开学前一天抵达时,购物体验依然很糟糕,停车排队,收银排队,出来买个热狗还是排了不下两小时。
前方小伙伴是凑热闹不嫌事大去的,但队伍中很大一波人,还是冲着低价格去的,可其实低价格不等于省钱,省钱也不等于节约。因为抢购的时候是否用的上,是否用的完早被抛之脑后了。
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在家用点水电煤都会被爹妈唠叨着的词,那这个词有没有毛病,我觉得有,这四个字真的被很多人误解了,特别是许多长辈们。
以下都是我身边真实的人和事,或许你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故事。
小区里的刘阿姨,出了名的“勤俭节约”,每天一大早跑菜市场,卖菜的也都熟悉她。卖鸡蛋的会主动把今天挑出的碎鸡蛋留给刘阿姨,因为她只买便宜的,经常一下子买个二三十只碎鸡蛋回去。
可事实上刘阿姨一人独居,一儿一女都不在身边同住,也鲜少来往,买这么多碎鸡蛋回去常常一人好多天都吃不完,已经破壳的碎鸡蛋很容易变质,有臭掉的只能丢弃。可人人都说刘阿姨真是节约。
还有位朋友小关,最近跟她的父亲大吵了一架,就因为父亲买东西总是一买买一堆,因为买越多,往往商家给的优惠力度越大,她父亲觉得这样省钱。
每年的夏天,小关家的西瓜都能排条长队,每次一买至少一打,小关爸爸说大热天的不怕吃不完,可是每一批最后总会扔掉几个,西瓜放久了即使不坏味道也有点怪怪的,不是自然生长熟透的而是捂熟的,吃起来总感觉带着馊味。可小关爸爸就是觉得这西瓜买的划算,坏掉两个也没事。
然而,他们真的是节约吗?最后的丢弃不是浪费吗?
他们是我身边特别普通的长辈,都很平凡,生活也并没有那么不济,甚至有些还算的上是富裕。但是他们口口声声要勤俭,却选择毫无计划的购买,嚷嚷着要节约,却不自觉的造成浪费。
不仅仅是长辈们,我有时候也会陷入跟他们一样的观念里,比如前两天买衣服就碰到了一件85折,两件8折,已经看中一件,在店里寻觅半天合适的另一件,幸好及时醒悟,这并不是我需要的只为凑单而已。
勤俭节约应该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实施,不造成浪费。不追求数量品牌,但还是要重实用和品质的。
陈列式整理术提倡科学的勤俭节约,计算恒定时间内日常物品的使用量、使用时长,有根据的设定消费时段和消费能力,给自己一个不因过度消费造成负担的轻松生活。
作者:步步
来源:收了纳个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