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子三岁的时候,就会抽出时间,开始一家人的旅行。
现在儿子快要十二岁了,本想送给他一个旅游计划,让他找个地方,我们一家去旅行,也算是他要升入中学的礼物。
我说:“选个地方,我们去旅行!”
儿子依然看着手中的书,没有抬头,说:“国内?还可以去哪里?”
“随意啊!”我告诉他。
“没有想去的地方。”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他才不到十二岁,就没有想去的地方。这是什么“鬼”状态。我没有再说话,盯着墙壁上的中国地图,我竟然也找不到一处想去的地方。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我拿出笔开始把我到过的地方做标记,把一家人一起到过的地方做标记。然后好多省府,好多河流,好多景点,好多铁路线都是醒目的红色,真的是在祖国的肌肤上,很难还有个地方让我们一家拉着行李就不顾一切的奔赴而去。
我开始变得恐慌。
记得小时候,我有梦想:长大后我要去书本上写到的地方看看,去北京,上海,去黑吉辽,去云贵,去内蒙,去草原,去看海,去看日出,……我心里住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藏着祖国的云景仙山,还有让我想想就垂涎三尺的各种美食……
为了这些,我开始奋斗,开始努力,开始怀揣着梦想在年少,在青春的路上奔跑,挣扎,拼搏,甚至不怕夜的黑,不惧棘的刺,更不怕跌倒……因为我的梦里有我愿意为之努力和争取的美好,有好多诗行开始在梦中都可以哼唱。
所以渐渐的我去到了我曾经向往的地方,生命里有了那么多的“诗和远方”,让我感到生命的厚重,生活的富有,回回头,都回是因为自己用汗水兑现了儿时的梦想。
尤其是有了儿子之后,三岁起,我们就开始去各个地方,在收纳箱里,有那么多景点的门票、那么车票、还有移动硬盘里存储的不计其数的照片、还有从各个地方带回来的纪念品,还有好多旅游地图……
儿子也喜欢旅游,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旅游。
他非常喜欢坐火车,尤其是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我也喜欢,所以火车能到达的地方,我们从不选择其他的交通工具,他学会了看铁路线,他开始认字的时候,就会买《***寻宝记》这系列书,所以我们到哪里旅行,他都会带“哪里寻宝记”这部书。现在只要是国内的这系列书,书架上都有了。所有的旅程回忆起来都是“诗和远方”交织的歌谣。
可是只要是旅程就有归家的时候,只要是在旅行,就有必定要结束的时候,因为没有路比脚长!
也许那些旅程在我是幸福,是“诗和远方”,可对于一个三到十二岁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真的没有考虑过。
但是今天,儿子还不到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没有一处地方让他可以背起行囊义无反顾的踏上旅程,想想,是不是我给予的太多,是我早早的剥夺了他应该在脑海里由于随着成长而构筑的憧憬之蓝图?
也许我应该让他处在荒凉的地方他才会向往绿荫长廊;也许我让他处在贫瘠的土地上他才会梦想富饶丰腴;也许我让他一直在屋檐下栖息他才会渴望鸿鹄之翔……
也许本来就不该带着他去那么多地方,其实那么多地方,都是我自己的梦想,那是带有我个人梦想标签的地方,难道他是被我“挟裹”而去的,所以他的“诗和远方”就这样让我给湮没了本来的模样。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两句话绑架:一句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二句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我一定是中了这两句话的蛊,或者我根本就没有理解这两句话,亦或我打着这两句高尚的话得旗号炫耀或者膨胀着自己的欲望,说不上来……
我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都从墙上摘下来,折叠好,放进储物柜。
逐渐平静下来,对自己说:
自己想去哪里,去哪里!
对身边的儿子说:
等你想去哪里了,你再自己努力去那里!
也许这样,我的孩子依然在心里会拥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