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中华烟,一桌万余元的婚宴知道是哪里吗

因老公要去松门见朋友。出温岭高铁,打出租前往。

师傅是位三四十岁的中年本地人,非常健谈。说着一口本地口音浓郁的普通话与我们不停聊天。

记不得话题是怎样聊到结婚这件事情上。但师傅的讲话却刷新了我对浙江习俗的认识,同时也颠覆了我对这件事的想象力。

他说他们这里结婚娶媳妇,房子、车子是必须的。彩礼一般情况下不收。男方只需拿出几十上百万不等的钱币数字走个过场。除非女方确实生活困难,要留下部分置办嫁妆,基本上是兜兜转转最终还会回到男方家中。

娶媳妇最让人头疼的支出是婚宴。是看不到任何成果的一项大支出。

他们这里的宴席,没有随份子这一说,基本不收礼。所以这项支出也是纯支出。

喜酒一般都是茅台,最低也要五粮液,不过不多。喜烟是软包大中华。喜宴每桌最低三千元。平均算下来,一桌就要一万多。而娶媳妇结婚,图的是热闹喜庆。亲属、亲戚、朋友、村民外加女方的喜宴也需男方代办,算下来怎么也要三、四十桌,花费相应三、四十万。

他说如果父母双双都是公职人员,在政府部门上班,娶个媳妇压力还真不小。每人一月就那几千元的工资,买房、买车以及日常花费,攒不下几个钱。甚至有的娶媳妇还要欠下债款。

接着他又话题一转,问我们北方人是不是都喜欢考公务员,去体制内上班。

老公说:是。在体制内上班,即有身份还体面,是现在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

他说在他们这里,多数人喜欢做生意。子承父业或自己搞钱。很少有人愿意去体制内,挣那几个老婆孩子都养不了的吃饭钱。

接着话题又聊到老年人。

他们这里老人都很富,是村里最有闲钱的一群人。现在的老年人多的每月七八千,少的也有五六千,手里握着大把的钱。

我问为何老人每月可以领这么多钱。他说因他们大多都是渔民,政策规定渔民养老金比农民要高不少。前些年,渔民六十岁上岸后政府会有几万元不等的上岸补贴。有的拿这补贴或再添补一些去交养老保险,每月就有了一定的养老收入。现在村里八九十的老人,一年都能领不少的养老钱。

而且在他们这里,每个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非常多。别看他们领的钱不少,可没有人闲着。每天的他们仍在伺弄田地,种种蔬菜,再拿到街上去售卖。有的还能帮忙拾掇拾掇打捞的海货。在一个个小鱼村里,基本看不到闲着的老年人。

近一个小时的行程,大都师傅在说,我们在听。与我们北方相距一千公里的距离,生活风俗、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在我们北方结婚,彩礼、车子与房子是结婚必须的几大支出。至于婚宴由于能收受一部分喜事随份子,与婚宴支出基本持平,即使亏空也不会很多。

而且我们的婚宴喜酒一般每瓶都在两百元左右,烟也是二三十元的中档烟,宴席大都一千元上下,整体算下来平均每桌花费也许能控制在一千五百元之内。当然这样的规格只是针对大多普通老百姓而言。少数标准有奇高的,也有相对较低的,亦不能一一概论。

我们那里老人到了古稀之年,大都开始过起真正养老的生活。不再劳动,不再作活。男的带个马扎,提个鸟笼,女的扎堆聊天甚至充当了“情报站”。有养老金的大都几千元,没有的政府每月会有一两百元的生活补助。真正继续做活的也有,不是很多。基本都充当了闲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风俗不同,观念也不同。不同的观念给予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千差万别。

也许不论在哪里,风俗、习惯并不仅仅是某些“个体”能说了算。入乡随俗,随行就市,是大部分人的不二之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