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家很熟悉了,但应该很少听到“丙肝”吧?在我国,几乎每 10 个人中就有 1 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在世界上,感染乙肝死亡的人数远远不及丙肝。它是欧美国家的头号致死传染病,也是诱发肝癌的头号元凶。
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大家很重视乙肝,疫苗也早就普及了,但丙肝病毒一直到 80 年代末才成功分离出来。第二点是,得了慢性乙肝而不治疗,一般要20 多年才会发展成为肝癌,甚至终身不会病发。但是对于丙肝,这段时间要短得多,可能感染之后 10 年就能发展成为了肝癌。第三点是,丙肝病毒的变异性非常强,变异速度是乙肝病毒的 100万倍,堪比艾滋病病毒。
但好在,2013 年之后,治疗
丙肝的“神药”相继研发出来,已经能治愈高达 95% 的最难治的 1 型丙肝了。
——选自《环球科学有故事》
"#数学助教#-【“打包”思维】(这条看懂就行)将多个数字排成一行或一列,我们得到“向量”。将多个*相同长度*的向量排列起来,我们得到“矩阵”。*当我们考虑向量的时候,会用一个粗体字母(例如a b)来“打包”向量里的所有“数字分量”。它们之间的运算,就好像是一个个“数”的运算一样,不过是遵循着另一套计算规则。*同样的,当我们考虑矩阵的时候(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 B),也会将它们看成一个个“数”,遵循着“矩阵世界”的运算规则。有什么好处呢?当数据被一层层“打包”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更多的集中在“打包”后的“整体”上,而更少的注意每个数字分量之间的作用。这不仅仅有利于计算机的“批处理”,也更方便数学推导,排除细节上的干扰之后,数学家们就更容易纵观整体。程序员写代码的时候,也是将一个个小的功能“打包”成一个更复杂的功能,再将多个复杂的功能“打包”成一个更复杂的功能,层层封装……直到最后的一行命令,实现千万行代码——这感觉像是,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当我们欣赏一幅图片的时候,不会关注每一个像素点;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不会纠结于每一帧画面。当我们研究天体运行的时候,不会关注上面的尘埃;当我们探索星系的时候,不会关注执着于每一个天体;而当我们回答“宇宙起源”的时候,我们更在意的是,物理公式的推导……层层“打包”,让我们暂时忽略上一层的细节,关注当前的“局势”。"#数学助教#-矩阵ABC(知识扩展,看不懂的同学不用恐慌)【矩阵运算】1-矩阵的加减,就是简单的*对应位置的元素相加减*(矩阵乘法如文中所述)2-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A(BC)=(AB)C;3-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AB通常不等于BA;4-不是所有矩阵都可以相乘,只有“左边矩阵的列数”=“右边矩阵的行数”,二者才能相乘。5-矩阵的“除法”(其实严格意义上不能叫除法)条件更加苛刻,不是所有矩阵都可以当“分母”的,除非它“可逆”。(好奇可以问搜索引擎)【用矩阵刻画“关系”】(应用扩展,看不懂也不用慌)有什么事物,是矩阵可以表示,而单用向量却很难刻画的呢?矩阵可以更方便地表示各个“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每一个人就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对两个相互认识的人,在他们之间连接一条“边”,于是形成了一个“社交网络”。如何表示?由n个人组成的网络,可以用一个n x n的方阵表示:先给每个人标上一个固定的序号(从1到n),如果第i个人与第j个人相互认识,那么矩阵的*第i行,第j列*的位置就是1,否则就是0。从人类的角度,看到这样一个由0和1组成的矩阵,毫无感觉;而矩阵的表示对计算机却更加友好。#AI看不懂你画的思维导图,但它能读懂矩阵。----------#数学世界里,矩阵只是一个个整齐排列的数字而已;它们能代表什么,就看我们的想象力了~
沟通的黄金原则:真诚!需求必须表明!
态度模糊不清的回避型人格,对事态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远比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甚至只关注自己利益需求的竞争型人格,都要大。
必须要让回避型人格的人本身,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其自卑的心里,重新拾起TA对自我需求价值的肯定,才能真正达到【以为通过回避可以达到】的目的——解决事态中的矛盾冲突。
不争不抢,并非不会坏事,因为争抢只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如果态度需求模糊不清,恰恰会让事态搁浅卡死,无法进一步解决或进行下去。